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古代耳环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耳饰变化

2024-07-04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考古发现,古代时候就已经有耳环,而且起源早在50万年前,猿人时期就已开始用石头、兽牙或贝壳来制成耳饰了。随着各朝各代的发展,耳饰的变化更是多花样,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特色,那么古代耳环是怎样的?中国古代耳饰变化去哪看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古代耳环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耳饰变化

女子

古代耳环是怎样的

耳坠是女子耳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耳坠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在北京周口店的中国猿人遗址,就已经发现有用石头、兽牙或贝壳制成的耳饰。在古代,人们把耳饰叫做“珥”“瑱”“珰”。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有不少用石、玉、水晶、玛瑙制成的耳饰。由此可见,古人戴耳饰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古代有一位姑娘因为眼病导致了双目失明。后来,一位周游各地的医生用闪闪发光的银针在她两侧耳垂中各刺一银针后,奇迹出现了,姑娘重见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便请银匠制作了一对耳环戴在耳上,以示永不忘记那位医生的恩德。

当姑娘戴上银耳环后,不但眼睛好了,而且愈发漂亮了。这件事情传开以后,很多姑娘和妇女都纷纷效仿,而女子戴耳坠的习俗便由此流传开来。

中国古代耳饰变化

耳饰是佩戴于耳朵之上的物品,从远古时期开始,人们便知道用耳饰美化自己。就目前所知,最早的耳饰种类为玦,并以玉玦居多,另外也以骨、石、玛瑙和象牙材质,但当时受到工艺限制,仅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打磨,便见于各种各样的玦和珰。且从墓地出土的玉珏来看,当时不仅有女性佩戴,成年男性和儿童也有穿耳洞的习俗。

在夏商出土的陶塑和青铜头像中,发现穿耳多产生在神人和奴隶形象中。例如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中年男性玉人两耳皆有穿孔,可以看出耳孔较大,佩戴的正是耳珰,一说明当时耳朵穿孔已经很普遍,二说明当时的佩戴方式和佩戴风格都与今日相去甚远。

古代耳环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耳饰变化

古代女子

从耳饰分类上来说,主要有玦、瑱(又叫充耳)、耳珰、耳环、耳坠、丁香和耳钳几类。

在原始社会时期,耳饰就包括玦、耳珰和耳坠三类。玦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主要特征是形似环、有缺口,既可以直接穿过耳孔,也可以将缺口夹于耳部,或用绳子穿系于耳部,戴法多种多样,在原始社会最为常见。

瑱是先秦时期的产物,玉质的瑱又名“珥”或“充耳”,起初用于充塞耳孔,与珰可作一类,在汉晋两代最为流行。瑱既可直接垂于耳上,也可系于簪首,早年是男子冕冠上的佩戴之物,后来成为宫廷上层女性朝服的必配之物,称为“簪珥”,在宫廷大肆流行。

耳珰可以嵌入耳垂,以玉石和琉璃质居多,佩戴起来俏丽动人,主要出土于汉魏时期。

耳环泛指以金属为主体材料制成的环形耳饰,中国的夏商时期,冶金技术产生,中原地区便有了青铜和金质的耳环和玦形环。

到明晚期,出现耳坠,上端为圆形,下面悬挂若干坠饰,走起路来来回晃动,尽显女性婀娜体态,也更加活泼灵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与宫廷盛行的“排环”等形成明显对比,在清代大肆流行。

丁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耳钉,清初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里说“女子佩戴耳环,如同丁香一般。

丁香的钉头可以镶嵌珠玉,富贵人家常以此装饰,清代还十分流行“一耳三钳”,一只耳朵可以戴三件耳饰,非常前卫,后特指夹钳的耳饰,也就是今天女性佩戴的耳夹,避免穿耳之痛,在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备受女性喜爱。

进入文明时期后,穿耳洞与人们的礼俗观念产生了很大冲突。从周朝起,人们特别注重身体的完整性,“不爪翦,不穿耳”是约定俗成的事情,这时起开始了对穿耳的严格抵制。

虽然经历一波三折,但仍抵挡不住人们对耳饰的喜爱,历史上不乏有溢美之词。《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一语点明耳饰在古代配饰中的地位。北方游牧民族基本都有戴耳饰的习俗,在清宫廷画家所绘的《雍正帝行乐图》中也能看到雍正满装造型佩戴的金环。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古代耳环是怎样的,中国古代耳饰变化”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