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变服与成服是什么 初终之服是怎样的

2024-05-26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丧事流程已经简化,不再需要放鞭炮,只需挂白布。不过,古代时候的葬礼也要了解一下,比如变服与成服是什么,这些都是为了让丧事更加顺利和圆满。想知道初终之服是怎样的,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变服与成服是什么 初终之服是怎样的

葬礼

初终之服是怎样的

清末时期,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当家中老人气绝,其卑辈遗族均需换上素服,男的既要脱掉帽子,撒开辫子披散发,也要脱掉鞋袜而跣足,女的则要去掉簪笄等以散发和跣足,以表示他们的悲哀。而民国以后,由于男性改为短发,所以往往在老人气绝后,马上去理发,否则至少要到百日以后才能理发。

如在吉林镇东等地,人死后,凡亲属之卑幼者,女去笄,男易冠,皆著白布衫,以示悲哀。在怀德等地,老人初丧时,丧家男截发,女去笄,尸体大殓以后才成服。辽宁新民一带,人死后,女去笄,男易冠,皆服白衫。

在北京,临终的老人气一绝,“举哀易服,诸子被发徒跣,三日不食,男女哭懈无算”。河北晋县、雄县等地的丧家,初丧至成服之前,孝子披发垢面,妇女去簪珥,以示哀痛。在沧州,人初丧时,孝子披发,易白衣冠,曰“封白”。在邯郸一带,亲人丧后,孝子垢面跟履,妇女脱簪珥,阖家举哀。涿县等地的坡民亲属死后,妇女以抓脸表示哀痛之切,甚至有抓成花脸者。

山东莱阳人死后,“孝子便服,被发跣足曳杖”。在泰安一带,老人死后,孝子等也不能穿戴整齐,而必须跟拉着鞋,表示虽然有脚,但已不能行路,只能在家中守孝。女的则不允许梳洗打扮,不能涂脂抹粉、挂金戴银,只能披头散发地守灵,痛哭流涕祭奠。在曲阜,老人死后,子孙及近亲全都要穿孝衣,其中以孝鞋最有特点。如果二老中一位老人去世,儿女用白布覆鞋并留口;如果二老皆亡故,则用白布把鞋子全部覆盖,而旁系亲属的鞋子只覆盖前头。曲阜等地还有出嫁的女儿“讨服”的习俗。老人去世时,若女儿已出嫁,不能马上戴孝,要先向婆母叩头说明娘家中的丧情,请婆母允准其带孝奔丧,被允许后,才可以穿戴孝服。

安徽太平一带,家中老人始死,男子披发,女子去首饰,“易服不食,亲邻为糜粥以食之”。江苏周庄等地,老人去世后,孝子去冠披发,“以幅布环首,垂余及踵,曰长白布;以牡麻蒙屦,曰幔孝鞋。妇女去笄冠,履如男子”,到大殓前再成服。丹阳一带,人死后,孝子以下懈踊哭。子去冠披发,妇女去笄,期功以下皆易素服。在浙江嘉兴、秀水一带,老人去世后,丧家也需变服,通常是“男免女影”。嵊县也一样,家中有老人去世,马上易服,“男子去冠,被发徒跣,妇女去华饰,有服者皆去华饰”。

变服与成服是什么 初终之服是怎样的

葬礼

湖南凤凰一带的习俗是老人初丧时,举家绕白布于首,而在做法事时,则男妇俱改服麻衣。贵州等地也一样,在玉屏等地,亲殁后,男女哭踊,散发披麻,子则徒跣。在平远、古州一带,人死后,“子号哭懈踊,去冠被发徒跣,诸妇女子去笄素服;期功以下,丈夫素冠,妇人去饰”;而到正式成服后,再换正式的孝服。在四川南川一带,“初丧变服饰,在首者,男有免(音问),女有墨(麻发合结曰墨)”。云南的情况也类似,当老人去世后,丧家的至亲都需要先换上素服等。

在广州,在大殓之前,死者的子孙与眷属等都要披发赤足,以表示哀悼。在福建福州等地,老人气绝后,孝男等需在头上“以白布包其额,谓之包白”,以示哀痛。福州义序一带,老人过世后,阖家先需要脱掉吉服,换上素色的衣服,到成服之日,再穿仪式性丧服。漳州、泉州、厦门丧家的卑亲属在初丧时也都要易服,这主要是去华饰,披发跣足,“男踊女懈”,“斩衰三日不食,期、九月三不食,五月再不食”,同时易服,换上素色衣裤。而在小殓,也就是衣殓时,男子祖,妇人不袒,即“卷其衣袂而露其臂,便作事且哀甚也”。其次,需“括发免墨”,“斩衰男子以麻括发,齐衰以下同”,五世祖者免用麻,而“以布缠头”。“斩衰妇人以麻琴,余皆以布壁。”并在大殓成服后穿上仪式性的丧服,待下葬后,再换带孝章。

台湾也是如此,台湾的闽南人和客家人在老人丧后几乎都需要变服,有的地方是子辈和孙辈变服,有的地方是未亡人及其子女和儿媳变服。过去,大户人家变服穿的是长衫,现今的式样则是上衣下裤,其颜色多黑色与白色。根据文献记载,台北丧家的遗族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称曰居丧。死者的后辈须脱冠履,披发跣足。妇女要卸去身上的装饰,换素衣服;男人穿草鞋,穿着白布衣。根据徐福全的实地调查,除了散发、跣足、去除首饰之外,台湾的闽南人初终时就得变服,如宜兰的罗东、礁溪,基隆市,台北的石门、三芝、淡水、北投、三重、万华、公馆,新竹的新竹市、竹南、太保,嘉义的北门、佳里,台南的安平、新化、关庙、楠梓、左营、大树等地多变服为黑衣、黑裤。而宜兰市、梧栖、大肚、草屯、鹿港、西螺、土库、台西、台南市等地,多变服为白衣、白裤。有些地方男女所穿服装的颜色不同,如嘉义市部分地区和宜兰的苏澳镇,孝男变服时穿黑衣、黑裤,孝妇与孝女则穿白衣、白裤。在基隆市的部分地方,孝男变服后穿白衣、白裤,而孝女、孝媳穿黑衣、黑裤。有的地方出嫁女与孝媳变服后所穿的服装的颜色也不同,如在罗东镇,孝媳穿的是黑色的衣裤,而出嫁女穿深蓝色的衣裤;又如斗南镇的孝媳穿藏青色的衣裤,而出嫁女则穿白色的衣裤。此外,在澎湖地区,长辈死亡,孝子、孝媳及未嫁女要穿黑衫黑裤或深蓝色的衣裤,妇人还需要用黑巾包头,孙子辈则穿浅蓝色的衣裤。实际上,穿上这类颜色的衣裤也等于是通知左右邻居他家发生丧事。这种衣裤,从死亡之日开始一直到出葬为止,天天都要穿。依古礼,这种衣裤不能清洗,但今人脏了即洗。死者出葬后,若这类衣裤是租借的则归还,若是自家做的则洗干净并晒干,“过火”后压在箱底,以备日后其他丧礼时用。有些富者或较有孝心的人家,这类衣服多半出葬后即烧掉。因为这类衣裤不可作为日常穿的衣服,所以澎湖人平日也比较忌讳穿黑或蓝色衣裤。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变服与成服是什么,初终之服是怎样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