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今天要给大家细细说一说腊八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早在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在农历腊月祭祀的传统,这应该就是最早的腊八节的原型,只是在当时腊八节的传统食物并不是现在的腊八粥,而是叫做“萱草”的食物,到了宋代的时候才有了腊八粥上桌的记录。那么,现在腊八节有哪些习俗,万年历为您答疑解惑。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腊祭】
起先在民间并未普遍推行“腊八”祭祀,直到南北朝时,才真正固定在腊月初八进行“腊祭”。另一种说法是,“腊祭”的神有八位,即先啬神(神农氏),因其教民务农和发明医药;司啬神(后稷),因其教民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农神(古代田官),因其管理田土;邮表畦神,因其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猫虎神,因其吃野鼠、野兽,保护了禾苗;坊神(堤防神),因其防止了江河洪水泛滥;水庸神(水沟神),因其灌溉了农田,获得了丰收;昆虫神,因其免除了农田的虫害。从所祭“八神”中,可以看出先民们对保护农业丰收、人畜康健的美好愿望。
“腊祭”除了祭祀先祖、神灵和庆丰收之外,还有驱除疫鬼和初迎新春之意。汉时规定腊It以猪羊祀社稷、逐疫鬼,吏民宴饮,迎接将到之新春。晋时腊日饮祭后,老人儿童常做藏钩(拔河)之游戏,以示欢乐。六朝时,村民们要在腊日击鼓、戴假面、扮傩,以逐疫。如南朝(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即村民要在这一天,击鼓扮傩,载歌载舞,以金刚力士之威势来驱逐邪神,迎接新春,祈望来年五谷丰登和吉祥平安。应该说在残冬之际,新春将临,人们击鼓以逐春天易发之疫病,也是合符科学道理,并带有预防性质的。到了唐代,帝王要在腊日这天召集群臣,赐食口脂、腊脂、面药(涂在口唇和皮肤上的御寒防冻的护肤之药),谓之“赐腊”。宋神宗熙宁(1068)以后,沿袭了唐王朝“赐腊”的旧例,皇帝也在“腊日”给群臣赐腊脂、面药等防冻护肤之药,以保身体安康。历代沿袭,无论宫廷、寺院、民间都要在“腊日”进行祭祀活动。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结语: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一定和祭祀是离不开的,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做了。欲了解更多腊八节信息请点》》》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
为您推荐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