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尚书》的内容大致是什么 八股文从何而来

2024-06-28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我们了解历史需要从历史文献中得知,这就不得不说起我们的历史文献总集《尚书》了,那么《尚书》的内容大致是什么呢?在历史中,大家都听过八股文一项内容,那么你知道八股文从何而来吗?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尚书》的内容大致是什么 八股文从何而来

古籍

《尚书》的内容大致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属于记言古史。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并把它改名为《书经》。对于这本书的确切作者是谁,是什么年代编辑的,现在已无从考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在汉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定本。

就文体而言,《尚书》通篇文章是以散文的形式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即古代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它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其内容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

《尚书》的内容大致是什么 八股文从何而来

古籍

“八股文”从何而来

提起古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人们一般认为它就是明太祖所创。其实这是一个不全面的说法。因为,早在明朝以前的唐朝就有了八股文的形式。为什么这样说呢?

考证历史发现,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于唐朝的“帖括”。所谓“帖括”,就是八股文概括地默写某一种经书的注解。唐代虽以诗、赋取士,但并未完全废除读“经”。宋代自王安石秉政,以“经义”试士,学子任治一经,考试时发挥“经义”为文字,这不同于唐代专重记忆注疏原文,考试概括来书写答案的“帖经”,而是发挥对经书文字意义的理解来写文,因而名为“经义”。

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的雏形却是形成于元代。元代科举考试,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出题范围限制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中。这就是最早的八股文雏形了。

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诏定科举法,应试文仿宋“经义”,其后此种文字讲求格律,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形成了。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尚书》的内容大致是什么,八股文从何而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