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中国的图书馆 什么是帛书

2024-06-18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每个国家都有图书馆,我们了解知识,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就是从图书馆中查询了解到的,若是问你中国的图书馆是什么,你能回答出来吗?什么是帛书呢?想知道版牍指什么,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中国的图书馆 什么是帛书

图书馆

中国的图书馆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可见,虽然没明载于典籍,但在周代以前就有了藏书这一举动。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

中国开始有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大约是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我国现在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于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放。

“简策”产生于什么时期

简策产生于商周时代。一根竹片叫作“简”,每单根简是组成整部著作的基本单位,一部书往往需多根简写成。

把许多根简编连到一处,就叫作“策”,“策”字也可以写成“册”。

简策最盛行的时间是从春秋到东汉末年。竹和木是很普遍的材料,用它们来制作书籍,容易得多,便利了人们写作。竹策的诞生,为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图书馆 什么是帛书

图书馆

“版牍”指什么

版牍是正规书籍形式之一。在竹木简盛行的同时,也用木板作为文字载体。未写字的木板称为“版”,写了字的称为“牍”。1尺见方的牍,叫作“方”。《礼记》上说的“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指的就是不到百字的短文便写在1尺见方的版牍上;若是百字以上的长文,方牍容纳不下就要写在简策上了。

什么是“帛书”

帛书是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又称缯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今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保存完整的1件——墨书楚国文字共900余字,奇诡难懂,附有神怪图形,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数术性质的佚书,与古代流行的历忌之书有关。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国的图书馆,什么是帛书”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