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长清送浆水俗称什么 黄县叫送浆水为什么

2024-05-26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丧葬习俗是有流程的,报庙之后紧接着要送汤,现在称为“送浆水”,送浆水的仪式要在土地庙前进行,和老年间的差不多,故以叙述现在的为主,报庙和送浆水的区别在于报庙时女性不参加,送浆水时女性要参加。那么,长清送浆水俗称什么?黄县叫送浆水为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长清送浆水俗称什么 黄县叫送浆水为什么

墓地

长清送浆水俗称什么

在长清一带,送浆水俗称送盘费。当地老人初丧时,丧家需“备纸仪、米浆,子女哭向本庄土地祠行礼,谓之送盘费”。在德县,当老人卒后,“丧主率有服之人哭诣土谷祠(土地庙),持纸钱,舁桶水拜于神,以水浇地,谓之送浆水,举行必七次”。曲阜的多数丧家是在亲人死后当天送浆水,此俗称送汤。去的时候,由长子走在前,两个小孩抬着盛汤的瓦罐随其后,本族的男女宾客也一同前往,到土地庙后,烧香烧纸钱,并把浆水浇于地上,然后道士诵经。诵毕,众人按原顺序哭归家门。送浆水的时间都在每顿饭前,一般应连续送5次,最多7次,最少3次。胶东地区称早中晚这3次送浆水为报早庙、报午庙、报晚庙。招远人把死亡后的第一次送浆水叫做开锁;莱阳则把送浆水、报庙都称之为开锁,也称之为报倒头庙。该地人死后,“孝子便服,被发跣足曳杖,率期功侄孙哭赴土地祠,谓之开锁,亦谓之报倒头庙”。

“次日昧爽,再哭赴祠,谓之报朝庙。午前,戚友女眷往吊,妇女陪哭,跪谢如男子。正午,又哭赴祠,谓之报午庙。午后大殓,子女拂面,即殓而哭,亲族毕吊。傍晚,又哭赴祠,谓之报晚庙。”

黄县叫送浆水为什么

黄县一带叫送浆水为报小庙;庆云一带则称招魂,“初丧及前二夕,孝子谒城隍庙焚纸钱招魂”。而在莒县等地,人死后,“一日三次赴城隍庙或土地祠奠浆水,名曰上庙送汤”。

长清送浆水俗称什么 黄县叫送浆水为什么

墓地

在北京近郊,临终者一旦断气,也要先去报庙。旧时,人们认为人的寿命长短是掌握在阎王手中的,人死,是阎王派出黑、白无常鬼将其灵魂拘走了。所以,当人一咽气,女眷们就排成行,有的拿着烧纸,有的端着刚煮好的水饺,有的用小桶提着净水,哭哭啼啼到村外的五道庙(阎王庙)或土地祠报庙。到了庙里,女眷口呼死者的名字,把纸钱在庙内四壁上乱贴,如果纸钱被灰尘、蜘蛛网挂住,就认为死者的灵魂在此,群喊“某某,您在这儿哪!”遂放声大哭,并将纸钱焚化,净水泼掉而返回家中。一般从老人咽气之日起到“接三”那天晚上,每天早晚各报庙一次。另外,接三那天晚上最后一次报庙时,全体孝属都要去,而且还要有鼓乐前引。他们带着烧纸、纸糊的车马等到庙里后,用小烧纸在庙里到处贴,一旦挂住一张,全体孝属就大声哭喊:“爸(妈),您上车吧!”将那张纸钱挂在“挑纸钱”上,由长子背出来,放在纸车上,点火焚化。此后,无论在家停灵多少天,也不再报庙了。

河北许多地方的习俗也类似,如雄县等地,是在小殓之后报庙,“孝子哭踊,披发垢面,妇女去簪珥。五服卑幼沿街走号,焚楮镪于五道庙,哭以招魂,曰报庙”。元氏、高邑也有同样的习俗,老人气绝,在“讣告亲友”后,连续三天于昏暮时,死者的家属“诣土地祠焚纸招魂,恸哭以还,曰烧还魂纸”。而在迁安,人初丧之日,“孝子哭于五道庙,曰报庙,又曰送纸,又曰点浆水”在东北,也同样有报庙的习俗。在辽宁海城一带,为亡人行过指路仪式后,即令人携壶水、灯笼,“导丧主往附近土地祠焚香、化楮、奠壶浆,哭而返,谓之报庙,亦称送纸。初终三次,余每日三次,至送行止”。桓仁、兴京等地也同样,他们是在指路礼举行后,“即备谷米汤水、香楮各物,哭奠于里社之庙。每日朝、午、夕三次,俗呼曰送浆水饭。”铁岭等地则在指路、烧倒头纸诸事毕,“复用人携壶浆,提灯笼,导丧主至附近神祠焚香化楮,哀哭而返,曰报庙。”另外,“每日朝、午、暮三次”到庙里烧纸,送浆水俗呼曰送纸。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长清送浆水俗称什么,黄县叫送浆水为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