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长信宫灯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石鼓文为何有石刻之祖之称

2024-05-22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长信宫灯不知道你听没听过,即使没有听过,想必也是见过的,关于考古的一些知识,很多人会讲到长信宫灯,因为这个被称作中华第一灯。那么,长信宫灯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灯呢?石鼓文为何有石刻之祖之称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长信宫灯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石鼓文为何有石刻之祖之称

宫殿

长信宫灯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是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出土的一件西汉青铜器。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而得此名。

宫灯的外形为一梳髻的跣足侍女跪坐在地,手持铜灯。整件宫灯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由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六个部分分别铸造组成,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灯的灯盘分上下两部分,刻有“阳信家”铭文,灯盘可以转动以调整灯光的方向,嵌于灯盘沟槽上的弧形瓦状铜版可以调整出光口开口的大小来控制灯光的亮度。右手与下垂的衣袖罩于铜灯顶部。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的气体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中。

长信宫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铸造方法,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

长信宫灯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灯 石鼓文为何有石刻之祖之称

宫殿

石鼓文为何有“石刻之祖”之称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有“石刻之祖”的美誉,石鼓文承载了秦国书风,为小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因其刻在10座花岗岩石上,石墩形状与鼓相似,所以称为“石鼓文”。

唐代初期在陕西凤翔县出土过10个形状与鼓相似的刻石,直径大约三尺有余。每个石鼓上都刻有一首四言诗,说的是关于秦王外出打猎的事,称作“猎碣”。原文共700多字,由于长期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损坏,剥蚀严重,字迹滤漫,有些已经不见原文。石鼓出土后,最早被置于凤翔县孔庙内,宋朝时期运到河南开封的国子监。曾经用粉重新填写上面的文字。金人攻入东京后,石鼓被运到北京,上面的金字图层被剔去,残损比较严重。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为保护石鼓文不再受损,朝廷曾命人仿刻一份,置于北京孔庙大成门内,原物现存于故宫博物院铭刻馆。

石鼓文书体规范、严正,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是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书体。相传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整理改造,著有大篆15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流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长信宫灯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石鼓文为何有石刻之祖之称”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