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流传至今已经很多年,现代更是被定为法定节假日,每年都会安排放假。那么,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习俗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万年历小编对端午节民间习俗盘点,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端午节
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习俗
旧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古代“端”字和“初”字同义,“午”与“五”音同,因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因避讳改五为午,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古入说法甚多,主要有以下五种:
(1)起源于纪念屈原。这是一种传统观点。据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在今湖南省)死,时人以舟楫救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又说:人们用竹简贮米,投水祭之。汉
代时,长沙有个瓯回说自己白天忽见一人,自称“三间大夫屈原”,对他说:人们所投筒米均被蛟龙所食,请用楝树叶塞住竹筒之口,并用五彩丝线束之。楝叶、彩丝二物,是蛟龙所怕的。
(2)起源于以龙为图腾的南方民族所举行的祭祀活动。这是近代学者闻一多《端午考》、《端午节的历史教育》所阐述的观点。他认为古代吴越族以龙为图腾,他们都是龙的子孙,以断发文身为俗,每到五月初五举行祭龙崇拜,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中,扔在水里,献给龙神吃,同时划着以龙为图案的龙舟,在水上游乐。
(3)起源于纪念介子推。主要流传于山西一带。当地人说介子推焚于五月初五。
(4)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主要流传于吴楚等地。
(5)起源于纪念曹娥。据《后汉书》卷84《孝女曹娥传》载,曹娥是东汉孝女,她父亲为会稽郡上虞县令,五月初五,举行祭潮神时,被潮水冲走了。年仅14岁的曹娥沿江寻找父尸七日未遇,于是也投江而死。后人为祭拜曹娥,故兴端午节,此说流传于浙江绍兴、上虞等地。
划龙舟
端午节民间习俗盘点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舟、门上悬艾等习俗:
1.划龙舟竞渡。
《事物纪原》卷8《竞渡》记载:“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也。”在汨罗江,每年都举行竞渡仪式。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先点几十枝蜡烛,绕舟三圈,叫“亮灯”,意祭鲁班,然后抬龙舟到屈原庙朝祭,再下水竟渡。今各地竞渡仪式有所不同,但竞渡习俗在南方较为普遍。
2.吃粽子。
粽子,古称粳、角黍、筒粽等。吴均《续齐谐记》说古时投五花粽于汨罗江,供屈原吃。应劭《风俗通义》记载:“俗以获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于五月初五及夏至啖之。”唐宋时以粽子为点心食品之风盛行。唐代长安有粽子店,唐玄宗喜吃“九子粽”。《开元天宝遗事》说皇宫中还以小角弓射盘中粽子为游戏,谁射中谁吃。今粽子种类很多,约分三类:一是纯米粽子,陕西人称为蜂蜜凉粽子;二是有馅粽子,如豆沙粽、枣泥粽、芝麻粽等;三是夹果粽,以枣、栗、柿、银杏和糯米裹成。棕子不仅可在端午吃食,平时也是常见的点心食品。
3.喝雄黄酒、菖蒲酒。
民间谚语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喝雄黄酒庆贺端午,又有驱除邪恶之意。
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质,旧多作中药。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记载:性味苦平有毒,具有解虫毒、主治寒热的功效。还说:“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现代科学研究,雄黄含有硫化砷,对各种皮肤真菌、金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但有毒,砷会伤肝,有人说还会致癌。
4.悬白艾。
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荆楚岁时记》说端午节时,荆人皆踏百草,采艾为人,悬于门上,以驱毒气。
艾,又名医草、冰台、黄草。王安石《字说》:艾可又疾,久而弥善,故字从又。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记载,性苦,微温,无毒,主治:灸百病。唐代孟洗《食疗本草》说春月采嫩叶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
此外,端午节还有女儿节、诗人节、天中节、浴兰令节、端阳节等名称。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习俗,端午节民间习俗盘点”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