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清明节祭祀炎帝由来已久 各地清明祭祀习俗

2024-03-30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清明要进行扫墓习俗活动,答案是肯定的,不仅需要,而且应该!人们要时刻记得先祖,每到祭祀节日要去祭拜先祖,还有英烈们,是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清明节祭祀炎帝由来已久,你知道多少内容呢?下面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各地清明祭祀习俗,一起去瞧瞧吧。

清明节祭祀炎帝由来已久 各地清明祭祀习俗

清明节

清明节祭祀炎帝由来已久

除了黄帝之外,炎帝也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而中国人有“炎黄子孙”的称呼。相传炎帝生而异相,幼年时的一天,他的母亲女登带他上山采果,把他放在草地上。炎帝饿了,大声哭起来,他的哭声既像小鹿的哀鸣,又像雏鹰的啼叫,引得母鹿和山鹰都赶来,母鹿给他喂奶,山鹰给他遮阳。史载炎帝教人从事农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发明人,所以后人称他为神农氏。对炎帝的祭祀与对黄帝的祭祀一样由来已久。据载最早祭祀黄帝的秦灵公也同时祭祀了炎帝。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于清明节祭祀炎帝也是许多人的选择。

其他一些地方也有祭拜活动。2006年4月1日,即农历三月三,“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即在河南新郑市举行。传说新郑市是黄帝的出生地和建都地,而农历三月三日是黄帝诞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祭拜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之外,一些地方的人们还在清明节对其他历史人物进行祭拜。比如四川都江堰市会举行清明放水节,以纪念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造福一方百姓的功业。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建堰之前,岷江水患无穷。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险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减,夹带的大量沙石便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雨季来临时,岷江及其支流水势暴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沿江两岸人民苦不堪言。秦昭王时,李冰做了蜀郡守。他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带领当地百姓,修筑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都江鱼嘴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修筑了离碓,夹在内外江之间。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作用。雨水多时,岷江水涨,将都江鱼嘴淹没,离碓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平原地带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得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自汉代以来,每到冬天枯水季节,人们就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是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是拦水入外江。春耕前举行特定的仪式,拆除拦河杩槎,将水放入灌渠,就叫“开水”或“放水”。清明节是举行放水大典的日子,当地称为清明放水节。这一方面是为了纪念为四川人民带来福祉的李冰父子,抒发对以李冰为代表的历代治水先贤的感戴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

清明节祭祀炎帝由来已久 各地清明祭祀习俗

祭祀

各地清明祭祀习俗

再比如在陕西勉县,每逢清明,当地要举行为期三天的“诸葛坟会”。届时,有规模盛大的物资交流活动,还要请两家戏班,用唱对台戏的方式演出三国戏及其他历史剧目。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则在交易、娱乐的同时,祭扫坟墓,瞻拜前贤。在江苏无锡,清明这天是吴国始祖泰伯的忌辰,无锡百姓有到鸿山泰伯墓地朝拜的习俗,既为始祖上坟,又兼踏青,各路小贩趁机到鸿山做生意,由此形成了多年不衰的鸿山节场,乡间有“清明时节踏鸿山,小麦多收两三担”的民谚。

三国名相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岐山五丈原军中病死后,遗命葬于定军山下。因他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人们遂称其墓为武侯墓。

当清明节祭拜活动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怎样看待这一活动也许是值得澄清的一个话题。因为当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参与其中的时候,我们也清晰地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祭拜祖先是基于神灵信仰的宗教行为。对此,笔者不以为然。笔者相信,现今的我们对于祖辈先贤行祭礼,正如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说,“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其实,这种“诗的,并非宗教的”祭拜长期以来一直贯穿于我国的祭礼之中。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人指出: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木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

应该受到祭拜的,是那些有功于民的,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有开国功勋的,能够抗御大灾害的,保卫百姓不受祸患的人物,是人民赖以识别四季的“日月星辰”和作为人民用度来源的“山木川谷丘陵”。显而易见,中国人对祖先与前贤的祭拜是一种道德信仰,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纪念与缅怀。

由于祖先与前贤是民族和国家历史的创造者,是灿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承人,那么,年复一年于清明节对他们的感恩纪念与缅怀,实际上就是周期性地重温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就是复述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集体记忆。正是包括这种集体记忆在内的关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全部集体记忆形成了坚定不移的民族认同感和持久不衰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正是这种力量使我们的国家一次次从分裂走向统一,从动荡走向和平,使我们的民族一次次从艰难困苦中崛起。

当今时代,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我们对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炎黄子孙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丝毫没有减少,清明祭祖也便有了继续存在的理由,也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

如果我们综合考虑清明节人们的祭祖行为,可以发现人们所祭之祖实际上处于不同的层面,有一家之祖,有一族之祖,有一地之祖(贤),有一国之祖(贤),“报本崇初祖,数典颂轩辕”,正处于清明节祭一国之共祖的层面。实际上,正是这不同层面的祭祖行为,让人们在不同层面具有了血肉联系,也因而拥有了不同层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我们获得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深度与前程广度。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祭祀炎帝由来已久,各地清明祭祀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