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传统习俗之拜礼 稽首和顿首是什么

2024-07-13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看古装剧你也知道,古人很是看重礼仪,遇见不同的人行不同的礼仪,而且朝代之间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拜礼形式,那么古人通常行的拜礼是什么呢?传统习俗之拜礼去哪看呢?想知道稽首和顿首是什么,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传统习俗之拜礼 稽首和顿首是什么

古代

拜礼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人尤其重视“礼”,因此制定了许多的礼仪规范。其中,“稽首”和“顿首”都是指中国古代礼节中的跪拜礼,只是使用的场合不相同。

拜礼

古人行礼方式与起居方式有关。古时候人们席地而坐,一直到宋代前,正规场合多用跽坐,即双膝着地,臀部靠坐在自己双脚后跟上。而拜礼就是源于这种正坐方式的礼仪。古代根据跪拜动作和对象,做了严格的规范,也就是依不同的等级、社会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跪拜礼仪,形成九拜之礼。《周礼·春官宗伯》中对九拜之礼有具体记载:“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唐代贾公彦疏曰:“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九拜中前四种称为“正拜”,即常用之拜礼,后五种则依附于四种正拜。不过流传下来,较常使用的则为稽首和顿首。

稽首

“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尚书·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在秦晋交兵时,秦将孟明战败被俘,晋襄公听信文嬴的话放他回国,虽然晋襄公是敌国的君王,孟明在谢罪时还是对他行稽首之大礼。后世,子拜父,拜天,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后来有些文人向皇帝上书时首尾就会用“稽首”二字以示恭敬。

传统习俗之拜礼 稽首和顿首是什么

古人

顿首

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跪拜在地,然后引头至地,就立即举起。因为头触地的时间很短,只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汉代郑玄注《周礼·春官宗伯》:“顿首拜,头叩地也。”贾公彦疏曰:“顿首者,为空首之时,引头至地,首顿地即举,故名顿首。”顿首是古代跪拜礼节中较轻的一种,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古人在写信时,往往会在信首或信尾的地方,写上“某某顿首再拜”。如西汉李陵《答苏武书》末尾称“李陵顿首”;王羲之写给住在山阴的

朋友张侯的慰问信:“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是因为古代的顿首礼,庄重却不过于谦卑,所以后人给君王以外的人写信时,在首尾处就采用“顿首”二字以示礼貌。

民俗小百科:揖礼

“揖礼”是我国古代的见面礼,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其基本姿势为双手抱拳前举。到了姜太公辅佐武王革命成功,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各种作揖方式都要举手。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清代的阁若球注释《论语·述而》说:“古之揖,今之拱手。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传统习俗之拜礼稽首和顿首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