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古代对死都有哪些讳称 出殡是怎么回事

2024-06-27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不管是什么行为或者人物,都是有专属称谓的,死亡有多种说法,人物也各有称呼,古代的称谓更是多,一个名词可以说成好多种。那么,古代对死都有哪些讳称?出殡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古代对死都有哪些讳称 出殡是怎么回事

死亡

古代对死都有哪些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受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溢逝、老、故、逝、终等。

入殓仪式

入殓仪式为什么还分“大敛”和“小敛”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

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在民间的习俗里,入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一般用绸子,“绸子”谐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殓衣又忌讳用皮毛制作。用兽皮做被子的话,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的。替死者穿好衣服后,再拿一碗温水,用一块新棉花,蘸着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作开光,这也是孝子亲手做的事。

古代对死都有哪些讳称 出殡是怎么回事

死亡

“大殓”是指收尸入棺。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收尸盛殓的棺材,是以松柏制作的,忌讳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或以为导致绝嗣。大敛的时间是在小敛的第二天,就是人死后的第三天举行。当主人“奉尸敛于棺”时,家人们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尸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入殓后,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

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

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殡”是怎么回事

入殓以后,紧跟着就要定出殡的时间。出殡时间确定以后,便要通告亲友,称为“送孝”。去时要带去孝布一块,依关系远近亲疏,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旧时有些地方还要在大门外立起“避忌牌”,男左女右,不仅要写明生卒年月、出殡日期,还要列出避忌事项。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古代对死都有哪些讳称,出殡是怎么回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