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四川的入殓风俗 广州广西一带的入殓风俗

2024-05-27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如今殡葬服务不断发展,不过追根溯源你会发现,很多地方民俗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这样才能完善殡葬仪式,才能让过世的人得到应有的体面。那么,四川的入殓风俗是怎样的呢?广州广西一带的入殓风俗去哪看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四川的入殓风俗 广州广西一带的入殓风俗

墓地

四川的入殓风俗

四川成都一俟棺材在堂屋中安放停当,就在棺内先铺一层干锯末,垫上一些旧衣被,然后将死者抬入,盖上新做的被盖。根据传统规矩,要把少量的散碎金玉珠宝和一些陈艾、大米放入死者的口中,其意义是除祛秽气,使死者遗体历久不腐,这叫“含殓”。报丧的讣告上常常可以看到“亲视含殓”之类的字句,就是表示子孙对死者已经做到养生送死了。在合江等地,小殓毕,治棺未就,则停尸原处。“棺既治,执事以棺入堂,承以两凳,继奉尸入棺,俗称入殓,古之大殓也。棺内藉茵褥,施殓衾,卷子孙故衣塞空处,令充实平满,继加盖。其下仍置灯,丧主以下哭踊尽哀。继此,则烧老袱,置引袋,献羹汤,不复行殓奠。烧老袱者,以黄白纸缄纸钱二包,由道士注死者所着衣物件数其上,烧后盛以罐,将以空之柩旁者也。引袋者,由道士烧路引,合前烧之落气钱,以其灰实于袋,附诸棺者也。献羹汤者,丧主跪献汤饭,由道士法冠服,手鸣铙钹,口唱宽慰俚词,劝亡加餐,亦谓之开咽喉。诸妇哀至则哭,昼夜无时。”

广州广西一带的入殓风俗

广州人俗称大殓为入殓、入棺。在择定的吉日里,当亲属到齐后,入棺仪式就可以进行。其通常由“仵工”执行。死者眼睛不闭,仵工需用手将其抹合;给死者穿衣时,如果死者身体僵硬,仵工亦有术将其扭顺穿上。死者抬进棺材时,仵工还有很多动作,以便使尸体端正。如他们会扯一根红绳子直拉在棺材中间,线头挂一根短竹枝,对着死者的鼻端,加以验正,此俗称“钓鱼金”。如果死者是女性,而丈夫在世,则要给死者簪一朵花,此谓之“死在夫前一朵花”;同时,还要在尸体前折断一把木梳,短的一段投入棺内,长的一段留给生者,此称分梳,其意思为“分疏”离别。如果死者是男性,其妻室仍在世,则只需要分梳即可。此外,仵工需把死者的裤子放在棺内,随后叫死者的儿子亲手拿回,此谓之“扯富”,因为,在广府话中,裤与富同音,其意思是“冀子致富”。还有,此时,孝子需将一把斧头送出门外,此谓之“送苦”,意思是从此苦去甘来。

四川的入殓风俗 广州广西一带的入殓风俗

墓地

广西同正一带、人殓时,先请木工加以修饰,再以油灰糊其合缝,或熔松香周于四角,或再铺木炭,于是始行殡殓,停于中堂。而在凤山等地,入殓称大葬,入棺时,迷信之家多请道师念画符水,喷入棺内,乃行入棺。亡人装殓,除备老绸布衣衫及些许银器附在手足、胸部外,尚无其珍贵物品陪葬。在灵川,当老人气绝,“举家环哭已,沐浴易衣,含以金玉或米银,扶坐椅子环拜之,仍暨地,覆以衾。用布作枕,锐其两头,置棺头部,别以棉褥藉棺,舁尸入。家人各以经著、衣物塞尸两旁及两足间,巾、梳、鞋、袜之物,咸一具焉,上覆以衾。阖棺,皮之高桌,以一横木隔棺盖,不使阖,冀其或活也。村乡为之停春杵,罢针工二日。越日大殓,诸姑姊妹女或婿甥闻报奔视助其乏。孝子以巾拭尸,殓用豆腐拌石灰或涂棺盖口,乃覆加铁钳。”在凌云一带,入殓时,如果死者尚有尊亲,殓时必加白帕芒鞋,谓之反孝。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四川的入殓风俗,广州广西一带的入殓风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