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近现代的土葬 一次葬有棺椁的土葬

2024-05-23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在丧葬习俗记载中,涉及帝王将相葬俗的论述较多,而涉及俗民葬俗的较少,因此,我们看到的丧葬习俗多是帝王将相的葬俗,不过俗民在丧葬方面的习惯与风俗我们也该好好了解。那么,近现代的土葬是怎样的呢?一次葬有棺椁的土葬是怎样的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近现代的土葬 一次葬有棺椁的土葬

墓地

近现代的土葬

近现代,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都实行土葬,只不过有的用来安葬正常死亡者,有的用来安葬不是正常死亡者。根据埋葬的次数来区分,它分为一次葬的土葬和二次葬的土葬。

一次葬的土葬

一次葬的土葬是指把死者一次性埋葬于地下,以后不再迁葬的丧葬方式。其还可以分为有棺椁土葬与无棺椁的土葬两种不同的形式。

有棺椁的土葬

此指将死者的尸体用葬具装殓后再埋葬于大地中的埋葬形式。这种方式历史悠久,因而也比较普及。汉族在没有实行现代新式火葬前,绝大多数人都使用这种埋葬方式,只不过不同地区或不同阶层的人所使用的棺椁有些差异,各地土葬时所挖的墓坑也有所不同,如有竖穴土坑墓、洞室墓等,地面上的坟包也有一些差异,如有土堆坟、龟壳墓、椅子坟等,所从事的丧礼过程等可能有些不同。

在少数民族中,有许多也以这种有棺椁的土葬形式作为他们安葬死者的主要丧葬方式。如满族入关后,大部分人都开始使用土葬,“八旗人死,停尸于正屋之木架,曰太平床,不在炕。所衣必棉,其数七或九,盖凶事尚单,故皆用单数也。既殓之3日,喇嘛诵经,曰接三,以死后之第3日必回煞也。接三者,近接魂魄也。柩停于家,多则31日,少则5日。开吊发引,一如汉人”。民国以后,满族丧俗更接近汉族,如《宁安县志》卷四就记载,“满族丧葬旧风,不奉木主,亦无铭旌,惟于院中立丈余高杆挂幡,每日叩奠三次,其棺木较汉族用者高出半倍,余者与民俗同”。

近现代的土葬 一次葬有棺椁的土葬

丧葬

基诺族正常死亡者也使用土葬。当该族老人过世时,要用“争光树”近根部的一段剖开做独木棺。死者入殓后,埋葬在村寨的公共墓地中。他们的坟堆为长方形,周围用竹子围起来,上面盖草排和篾笆,此叫坟墓棚,起保护棺材的作用。此外,墓棚周围还要插上涂有狗血的尖竹桩,正面留一门出入,以便祭祀。据说这种尖竹桩是为了防止吃尸体的野人的。佤族也用独木棺来装殓正常死亡者,不过,他们通常在人死后第二天才派人去山里伐木制棺,棺木做好后,先放在公共墓地上,在那里入殓后,再葬入墓地。有的也在家入殓,再抬到墓地安葬。

广西环江毛南族的正常死亡者,其阴魂将成为家神、“家仙”,名字可以列在祖宗牌位上。他们是先用棺木入殓后再埋葬,而且有隆重的丧礼。而那些难产而死或产后虚脱而死的妇女,被称为“湿死”,虽也可以用棺木入殓,但在其丧葬过程中,要做一些仪式来禳解,如湿死者的棺木抬近墓地时要打转三次,据说这样才可以避免其阴魂回到村里闹腾。同时,也要派人憋住气在坟地撒几把芝麻,撒完后说:“你捡完这些芝麻再回来吧!”意思是不可能捡完,因此鬼魂也不可能回到村子里来了。傣族在明代时也是如此土葬,明代钱古训的《百夷传》记载傣族的丧礼云:“父母亡,不用僧道,……数日而后葬。葬则亲者一人持火及刀前导,送至葬所,以板数片,如马槽之状,瘗之,其人生平所用器皿、盔甲、戈盾之类,坏之以悬墓侧而自去,后绝无祭扫之礼。”

锡伯族正常死亡者的安葬方式也是这类有棺椁的土葬。不过,旧时他们必须安葬在阳坡上的家族“哈拉”墓地中并按家谱中世代的排列而排列。另外,他们认为未婚者是只有房子、没有房顶的人,所以当这种人夭折时,男子虽可以用棺材,葬在本“哈拉”的墓地里,但所用的棺木没有底部,下面只能垫一些苇子代之。而女孩夭折时,不仅要用这种无底的棺木,而且也不能葬在本家的“哈拉”墓地中,并因她未出嫁而不属于夫家的“哈拉”,故只能葬在本家族之外的阳坡地中。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近现代的土葬,一次葬有棺椁的土葬”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