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端午节在中国古代节日序列中的位置 戴上“二五眼”看五月

2024-04-01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一个在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季节里走来的节日。传统节日那么多,那么端午节在中国古代节日序列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戴上“二五眼”看五月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端午节在我国的重要性,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节在中国古代节日序列中的位置 戴上“二五眼”看五月

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古代节日序列中的位置

中国古代的时间体系是中国古代人民千百年生活智慧的结晶。在这一时间体系中,节日又是怎样被镶嵌进去的呢?

如果我们把农历的一年比作一条时间的项链,那么,岁时节日就是这条项链上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这一颗颗珍珠是否仅仅因为历史上一个个偶然的历史人物或故事的出现——比如寒食节的介子推起源论、端午节的屈原起源论、七月七日的牛郎织女起源论,等等——才得以镶嵌在这条项链之上?如果不是,这些节日的产生和出现,其内在的逻辑线索何在?不论古今,历法的特征都在于为无限循环往复的时间打上文化的刻度,那么,在中国古代人的生活中,节日作为农历历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否具备某些整体的特征?

按照我的研究,中国古代节日排列是具备某些整体性特征的,它的内部存在着一个非常谨严的序列。这一节日排列的特点,总体上说是前半年节日多于后半年;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春秋两季的节日多于夏冬两季;在十二个月中,阳数(奇数)月的节日多于阴数(偶数)月;在一个月中,前半个月节日多于后半月。这一节日排列中,还有两个特例。第一,自唐末至宋期间中秋节的出现,使八月这个偶数月的节日分量变得比较重,形成全年谨严的节日旋律节奏中的一段变奏。第二,十二月按照规律是阴数月,但因为临近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其节日排列上有和一般规律截然相反的倾向。虽然是阴数月,但节日分量重,并且是后半月重于前半月。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二月的节日部分和正月的节日部分组合到了一起。这一排列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使春节前后的节日分量在全年的节日排列中更突出,形成了全年节日的高潮。我曾经在《东亚的时间》一书中,这样描述中国节日的内在节奏的展开:

当上述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的排列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相对节日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排列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的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复以前半年与后半年的节日分量之间的轻重差别,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它仍然自在。一天又一天,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迁化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部美丽的乐章,既有平稳流畅的过渡,又有澎湃激扬如唱大风的高潮。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谨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弛有度,它是我们先民的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

端午节在中国古代节日序列中的位置 戴上“二五眼”看五月

端午节

作为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端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这一时间体系中的一环。那么,在中国古代的时间体系中,在这样一个节日序列中,端午处于怎样一个位置呢?

以半年为单位来审视,五月处于节日分量相对较重的前半年,以季节为单位看,尽管五月排列在节日分量相对较少的夏季,但却是四、五、六三个夏季月中唯一的阳数月,因此在三个夏季月中,它处于一个最核心的位置。而在中国古代由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这一节日序列中,端午也排在最中间。另一方面,从自然年的角度来看,端午所在的五月,是夏至月,它与冬至所在的十一月遥相对应,是一年阴阳转换的重要关节点。如果从古代社会生活的角度看,五月是万物生成的月份,五月的自然变化和一年的收成关系密切。这一点,看一下端午众多的“卜年”——占卜一年的丰歉的习俗就清楚了。在中国古代人的社会生活中,正月和端午都是“卜年”习俗比较集中存在的时期。

戴上“二五眼”看五月

上面讲到的这个五月,乍看起来一定有些纷乱,但要理解它并不难,只需要你在阅读之前,先戴上一副眼镜。这副眼镜名叫“二五眼”。“二”是阴阳二气,“五”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所谓戴上“二五眼”看世界,也就是要尝试用阴阳五行的观点来看世界。之所以有必要戴上这副眼镜,是因为千百年来,中国古人就是用这副眼镜看世界的。戴上了这副眼镜,去看古人世界,今天在我们看来乱糟糟的世界,常常一下子就会变得秩序井然,自有意义。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神秘也最有趣的一部分知识。在古人所想象的世界中,最初只有一片混沌,后来阳气上升成了天,阴气下沉成了地。阴阳为二大元气,阴阳往来、阴阳交合,就化生了万事万物。说到五行,其观念形成也非常早。《尚书·尧典》讲到天帝命令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接下来就讲到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居住于东方的旸谷、南方的南交、西方的昧谷、北方的幽都,这四位司理东南西北四极的神灵,就是早期的四神。有了东南西北四神,再加上中央的天帝,空间的神灵就齐全了。而东南西北和中央,合而为五,这就形成了五方的观念。和五方相连的,还有青红黄白黑五色。这五色也是分别配属于五个方向的,亦即东为青,南为红,中为黄,西为白,北为黑。与此相连,我们生活的季节也分别被配属了相应的颜色。春为青,夏为红,秋为白,冬为黑。可是,一年只有四个季节,那么,第五个中央的黄色和谁相配呢?这点问题难不倒古人。古人在每个季节中抽出最后十八天,称为“土用”。“土用”就是第五个季节,颜色就配中为黄。相应的声音也被分成五音——宫商角徵羽。我们形容自己不会唱歌,常谦虚地说自己“五音不全”,这里的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这五音。后来又多出来变徵之音。味道也被分成酸甜苦辣咸五味。总而言之,在古代中国人那里,世界整个都被看成是阴阳二气的不断变化,而组成世界的元素被划成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阴阳二气的消长,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生克,就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古人改造世界的工具。

戴上“二五眼”再来看上面的记载,来看五月的特征,首先我们来看五行。我们看到五月属火。在天上的世界,丙丁属火,炎帝属火,祝融是火神。五月的地上世界,也都是沿着这个思路铺展出当令的动物、声音、数等,要一一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篇幅所限,不多解说。这里只说一句,那就是这个世界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很多关系。这里不妨举一个我们身边关于味道的例子。五味中五月当时的是苦味,这样说来还比较抽象。盛夏时很多老北京爱吃炒苦瓜,说是败败火。我们着急上火身体不适去医院,大夫会给开点双黄连,也是用来败火。这样再理解五月为什么于味为苦就简单了,那是因为五月火太盛,人要“允执厥中”,用苦味来调整体内阴阳。至于这个月天子为什么住在明堂太庙,要乘红车、驾红马、打红旗、穿红衣、戴红玉?想想我们都熟悉的“火红”这个词,因为火是红的,这样的颜色选择,当然是为了顺时应节。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节在中国古代节日序列中的位置,戴上“二五眼”看五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