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的历史形成

2024-03-18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变化的只有每年新历端午节出现的时间,所以我们查询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可以根据农历五月五来查。那么,你知道端午节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的历史形成是怎样的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的历史形成

端午节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五月初五是我国端午节,也称重五节、端阳节、天中节、午日节、草蒲节、解粽节、浴兰节、女儿节。俗称五月节,冀豫等地还称为“五月单五”。按照古代干支纪年,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即午月午日,所以称之重五或重午。端为首次、第一,所以称端午。五为阳数,所以也称端阳。此日接近一年的一半,所以又称天中节。古时,是日少女须配戴灵符,头簪榴花,极尽美艳之姿,所以也称女儿节。唐初该节名称多混用。由于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为了避讳,就正式将此节定名为端午。

许多大节都是吉月吉日,唯有此节在古人眼里是恶月恶日。这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驱邪避毒活动有关,也与龙图腾崇拜等习俗有关。随着历史的发展,此节越来越成为纪念先贤的重要节日,伍子胥、屈原、孝女曹娥等都是端午祭祀的对象。有关节俗,南方江河水系较多的地方要赛龙舟、饮雄黄酒、吃粽子。北方水系少,也普遍要吃粽子。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曾在端午节联络一批爱国诗人成立了诗人节。建国后诗人们还经常举行端午诗会,抒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壮丽情怀。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端午节在人们心目中日益凸显。2005年春,韩国抢注端午祭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和愤慨,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文化自尊和自觉,对此节和所有民族节日更为重视。

除汉族外,现在还有满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畲族、彝族、锡伯族、朝鲜族、土家族等28个数民族都过端午节,但风俗有异,名称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的历史形成

端午节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很多,夏商周三代夏至习俗是它的主要来源。那时人们要在盛夏保证身体健康,就要佩戴香袋、缠五色丝,在门上插艾草和菖蒲以止恶气,还有一些文体活动。端午节就是一个古老的避毒保健节,后来又渐渐转化为一个爱国节、孝道节。

一、夏商周时期的植物避毒、送瘟神等

不少人认为,端午是从原始驱邪仪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的历史形成

端午节

南方还有句俗话说:“枇杷黄,医生忙。”夏至前后,天气越来越炎热,南方疫情进入高发期。人们要饮用雄黄酒,还要用艾叶煮水沐浴,插戴菖蒲、艾蒿、石梅花、山丹花以及蒜头等以防瘟疫。这些东西都是传统中药,有祛寒生津的作用。

那时人们送瘟神常用巫术手段。巫术手段很多。北方要放飞带有“厄”字的风筝,而在江南水乡则习惯用船载。即用纸叠成小船,将瘟神偶像放入船中,点燃纸船后,让它顺流而下,说这样会把瘟神带走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瘟神放入木船,摆上粽子等供品,然后由人划船将瘟神送走。如果是许多人家或许多村寨同时送瘟神,就会争先恐后,力争将本家或本村瘟神尽快送走,于是出现了龙舟竞技的场景。

二、夏至与地腊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和道教中的祭地腊活动。上古之时,人们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的两大节日。而夏至节是商历的新年,殷人曾以“大火,昏见南中”的夏历五月为岁首,五月五日为腊祭日期。西周至汉代,历法运算日益精密,夏至不再定于五月初五,遂与端午分为两个节日。但直到晋代,五月五日仍称“地癨节”。地癨就是指地上的神仙,地腊便是对地癨的腊祭。《道藏·岁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唐代人韩鄂将端午解释为“日吐正阳,时当中夏”,意思是只有夏至时,太阳才完全合于正阳之位。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又说:“俗重此日,与夏至同。”可见那时过端午与夏至一样重要。

三、龙图腾说

闻一多先生曾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拿出了很有学术分量的《端午考》。其中说,端午节是我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节期,又进一步说“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这个判断很有道理。因为古时我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五月江水暴涨,人们就把避水抗灾、五谷丰收的希望寄托在龙的身上。据闻先生考证,当初有五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一起选定吉日,以五月第五天为祭祀日。我国还有数字崇拜习俗,一般以“一、三、六、七、九”等叠日为吉日。根据现在考古情况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挖出了大量几何印纹陶和一些石器,专家推断这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先秦的以龙为图腾的百越族的器物。因为古百越族生活在水乡,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他们自比为龙的子孙。直到秦汉时期,大量百越人在浙闽山区生活,其节俗还在他们祭祖时出现。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是什么节日,端午节的历史形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精选问答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