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热点标签> 正月

正月是什么月 正月是几月正月有什么讲究与禁忌

导读正月是农历几月?正月,为建正之月,斗柄回寅为春正,春正所在的月份即正月。历法建正,原始涵义是摄提纪论十二月建。后经演变,亦用来指其它历法的首月。那么正月有什么讲究与禁忌呢?一起来了解下正月的习俗与禁忌吧。

  • 2025年元旦只放1天的原因是为了平衡节假日期间的出行需求和工作日的连续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5年元旦恰逢星期三,因此按照惯例仅放假​一天,没有与周末连休‌。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1-21
  • “正月十五好热闹,吃罢元宵看花灯。”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民间传统,在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万盏彩灯,以示庆贺。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26
  • 正月十九,北京人称为燕九节。“燕九”也作“筵九”、“宴邱”、“烟九”、“宴丘”、“阉九”等。这一天,北京著名道观白云观及其附近,车马喧阗,游人络绎。或轻裘缓带簇雕鞍,较射锦城濠畔;或凤管鸾箫敲玉板,高歌紫陌村头。走绳卖拳,喝酒赌博,更比比皆是。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22
  •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汉文帝(公元前179—140年)是戡平“诸吕之乱”后即位称帝的,戡平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正月为元月,“夜”在古语中也叫“宵”,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张灯、观灯的习俗。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22
  • 老北京的商店,自初一到初五的五天里,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开的店铺外大都上板歇业(在这些护窗板上还挂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历史吉祥故事的连环画),一些小门脸的油盐店则在护窗板上留一个有合页的推拉门,一尺见方大小,以接济那些偶有年货办不齐的主顾。直至初六以后才正式开业售货。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21
  • 每个人都希望平安吉庆,出于趋吉避凶的心理,故而有许多禁忌,正月是一年之始的第一个月,所以禁忌更多些,主要有:禁止妇女,尤其是孕妇,寡妇参与祭神祭祖的活动。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妇女外出拜年须从正月初六开始。除夕之夜诸神下界时忌高声吵闹,应恭谨行事,以免冲撞过往神灵。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21
  • 年,有些学者解释此字时认为当是“稔”字,其原因是因为“年”字源于“稔”,是由“稔”字演变中分化出来的。“稔”字的含义为庄稼成熟。在农业社会,庄稼成熟表示完成了一个“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生产周期。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21
  • 岁暮扫房搞卫生时,旧京人有“丢药祛病”的习俗。旧京人在扫房中,将一年来内服外敷而剩余下的各种药品,丸散膏丹,汤剂饮片,乏膏药等,连同外包装纸盒,一起抛之门外,谓之“丢百病”。将医生处方,诊脉案方(凡无保留价值者)均进行焚毁,以表示祛病丢灾。此举不免有些迷信,但也反映了人民渴望健康的愿望,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不求医,不问药,四季平安无恙的美好愿望。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19
  • 如果要评选中国的狂欢节,以“闹”闻名的元宵节最合适不过了。“闹”是人们对元宵节最深刻的感受。元宵节的热闹首先在于放烟花,也叫“焰火”。民间还叫“放花”、“放百花”、“燃火树”。烟花的种类很多,像起火(也叫“起花”、“钻天鼠”)、西瓜炮(也叫“灯花炮”)、地老鼠、一丈菊(也叫“举花”、“手花”)、火梨花(也叫“铁梨花”)、旗火、二踢脚(也叫“两响儿”)、滴滴金等。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12
  • 元宵节又称上元,是春节之后的第一大节,时间为正月十五日晚。在我国古代的语言习惯中,宵是夜晚,元有开始的意思,元宵也就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自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夜晚。它之所以成为节日,主要得益于它在古代历法中独特的位置。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12
  • 正月十六又叫“闲闲日子”,俗称“十六日”,民间在这一天也有许多活动。主要是走百病,既可以跳绳为戏,也可以郊游、爬山、过河、走桥、踏青田、入寺庙,直到天黑才回家。郊游都有一定的去处。过去在山东,曹县是游列女寺;平阴十六日晚男女齐赴文庙;德州妇女登城门;潍县妇女到真武祠进香,先在暗中摩弄真武大帝陪神赵玄坛所跨的木虎(俗称老猫),据说摸摸老猫,一年不生病,又到神祠庭前以艾灸左右两个石人,说是灸石老、石婆,一年不生疮疖,叫作“跑老猫”。《潍县竹枝词》曰:“新正节始过元宵,结队城头跑老猫,为乞一年百病无,艾香争把石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10-12
  • 原来,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改。例如,商朝把夏朝规定的十二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夏历的十一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把夏历的十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9-11
  • “填仓节”亦称为“天仓节”,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各地日期略有差异),是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寄托了民间百姓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的期盼。随着时代的变迁,填仓节逐渐被人们忽视,但古人的祈愿不应忘怀。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7-09
  • 春节之后半个月,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人们又迎来一个重要节日,那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始于汉代,又叫“灯节”、“上元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7-09
  • 农历的第一个月一般称为正月。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个朝代都不尽相同。夏朝以一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顺序,就把改变后的第一个月称作“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6-21
  • 正如歌词里唱道:“正月里来是新年。”人们习惯把农历中一年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正月初—”“正月十五”也都是因此而来。但为什么把一月不叫一月,偏称作“正月”呢?在中国古代,每年的第一个月选定,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据说,商朝把夏朝规定的十二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而周朝又把十一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把十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5-06
  • 如果说大年是一台全民参与的民俗大戏,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这部大戏的压轴节目。元宵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故称“元夕”“元夜”。道教称元宵为上元节,还将它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节日。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3-28
  • 正月十六,这天一般把过年所剩的饭菜、干粮吃掉,开始用生米生面做饭。搭好的戏台、牌坊也要拆掉了。与十五相比这更是年的尾声。但也有的人家不过十五过十六,说是因为祖上有人外出没赶上初一、十五,到十六才归来,就年年过十六,送神仙上天和改善餐饮都在这一天。十六还要烤柏灵火、出门游走丢百病,这在太行山和冀中平原上还部分地存在着。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3-18
  • “三九不剪头发”是指农历十一月、十二月、一月,这三个月不能剪头发。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这三个月是寒冷的季节,万物凋零,寒气极重,人们认为此时剪头发,容易伤害身体,导致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3-02
  • 农历正月十一之所以放鞭炮是为了庆祝炮龙节,这是民间的一大传统习俗之一,“炮龙”其实就是舞龙的一种,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在炮龙行进的过程中,有些观众瞅准机会快速地从龙身下穿过,或拔下几条龙须、搞几片龙鳞,祈求带来好运。当“炮龙”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只剩下骨架后,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宾阳八音”,把“炮龙”投入火中燃烧,喻示“送龙归天”。随后,人们在烈火上架起大锅,煮“龙粥”慰劳舞龙的勇士。 详情>>
    标签 : 时间:2024-02-22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5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