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医界为什么有杏林之称?杏林指代的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中药
中医界为什么有杏林之称
人们常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为“杏林”,比如愈者家属在对医生表达感激之情时经常会用到“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类似的敬辞。世代为医的家庭更有着“杏林之家”的美誉。
“杏林”一词源于三国时代的名医董奉。葛洪所著的《神仙传》中对此记载道:董奉为人正直、医术精湛,隐居于庐山一带为百姓治病,他行医不收分文,但有一条很特别的规定:凡是重病被治愈的患者必须在他的居所附近栽种杏树五株;病疾较轻的愈者须栽种杏树一株。日积月累,被董奉治愈的患者数不胜数,房前屋后的杏树也早已葱葱郁郁,蔚然成林。每到金秋时节,硕果满枝头,百里飘杏香,董奉就在茂密的杏林中建起了一间简易的草屋,内置一个盛杏的容器,并且告诉大家,凡是想买杏的,不必付钱,只需拿等量的谷物即可换等量的杏子。就这样,董奉把以杏换谷得来的粮食施与庐山的贫苦大众和南北难民,一年施舍的粮食达数十万斗。
董奉去世后,附近百姓就在杏林中设祭坛祭祀这位高尚的道医,后人又在董奉住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以缅怀董奉。后来,“杏林”一词广泛流传,逐渐成为医界的专有名词,历代医家更是以此来鞭策自己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
杏林指代的是什么
杏林指医护人员,杏坛指教师。杏林原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是常用的一个词汇,典出东汉时期福建籍医生董奉。再往后渐渐扩展为医护人员的代名词,来赞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护工作者。杏坛与杏林有关,但指的并不是医护人员,而是老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
在古代,老师多称为:“师傅、夫子、教书先生、讲郎等等”。“杏坛”之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即《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中药
“杏坛”一词已成为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称,常会说“坚守杏坛”。如“三尺杏坛写春秋,一枝粉笔画古今。”意思就是在讲台上度过光阴,传授人类历史和自然知识。由此可见,“杏坛”和“杏林”是指两个不同的职业,分别是教育和医护工作者,深受人们尊敬的光荣职业。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语言艺术发展的源远流长。聪明的文人学者们将一个又一个生动灵巧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新的典故。杏园、杏林和杏坛三个词分别指代的是金榜题名时,医术精湛的大夫和教育工作者的讲学场地。
一、杏园
信源一词,最早是在唐代的时候只待新科进士考取后的赐宴的地方。唐中宗神龙年间,凡是考上新科进士及第的,都是要参加曲江、杏园游宴的,当时的会客场所被称之为杏园,在今天的陕西省大雁塔南,杏园游宴也是唐代文人的一次雅趣活动,考取进士的人一般也会被称为“杏园客”,在参与宴会后还会被邀请登临大雁塔,题名塔壁作留念。“杏园”一词后衍生为庆贺金榜题名的指代意思。
二、杏林
“杏林”一词起源于东汉末期,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叫董奉的医生,与人看病时不收取任何的费用,只需要病人痊愈后在自己的医馆附近种上五棵杏树即可。十年过去后,董奉的医馆旁已经有数十万棵杏树了,杏林连成一片,场面蔚为壮观。每年的杏果成熟后,他又将果子卖出换来粮食救济周边的贫苦百姓,董奉的这种做法让周围百姓口口称赞,并在其死后于杏林中设坛祭祀他。后来“杏林”这一词就慢慢衍生为医术高超,且品德高尚的医者,医家也喜欢以“杏林中人”自居。
三、杏坛
万世之师孔子在游学授课时,在一处杏林内与徒弟授业,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其思想在那个时代也没有被认可。他便认真潜心钻研传道授业,在杏林内与弟子们讲述了“诗、礼、易、乐”这四义,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将其授学地点种上大量杏树,以“杏坛”命名。后来这个词慢慢就演变为追求知识和理想的代称。今天我们提到杏坛,指的就是正统入学的场所。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医界为什么有杏林之称,杏林指代的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