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腊日祭祀介绍

2024-03-27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过节,尤其是腊月时候的节日,因为腊月里有很多习俗活动,让我们了解到春节前夕是多么的繁忙,几千年一直如此。腊月的第一个节日是腊八,那么腊八节有什么习俗呢?下面是万年历小编对腊日祭祀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腊日祭祀介绍

腊八节

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腊八节的前身是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在神灵信仰盛行的上古社会,人们认为人类能生存来源于自然神灵的恩赐,因此在年度周期更替之际,要举行盛大的神灵祭祀仪式。先民们在一年四季中都有不同的季节神灵祭祀活动,而在年终要举行总结性的祭祀,总结性的大型祭祀就定在腊日,也就是岁末的几天举行。人们在腊日这天陈上祭品,祭祀上天与自然万物之神,同时也要祭祀祖先。腊日在上古相当于后来的大年。

腊日祭祀介绍

在汉代,腊日是与正旦齐名的盛大节日,汉人常以“正腊”并称。古代腊节的声势甚至超过新正。腊八节起源于上古的岁终大祭,它是蜡、腊两种祭祀古仪的融合。蜡祭是上古年终的诸神的总祭,《礼记·郊特牲》称: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蜡祭祝词为: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丰年若土,岁取千百。(蔡邕《独断》)

人们在岁末期待着来年自然万物的秩序与农事的丰收。据《风俗通义》记载,这岁终祭礼在三代有不同的名称: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

夏商的情形因为材料缺乏,难以知晓。周代因为有先秦礼书的记载,我们得以感受到蜡祭的盛况,伴随着盛大的蜡祭仪式的是民众的娱乐狂欢。《周礼·春官》:

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子贡观蜡,说:“一国之人皆若狂。”(《礼记·杂记下》)腊是周朝后期开始的年终祭祀宗族祖先、门户居室的专祭,以猎获的禽兽为祭品。腊祭之礼是一年中隆重的神灵献祭仪式之一,它与春社一道构成年度祭祀周期。腊祭是祭祀周期的终点,也是重点,因为它有着催生新的时间的特殊意义。在上古三代,腊祭有着原始的宗教典礼的意味,《月令》中有“(孟冬)是月也,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休息之”。蜡、腊在古代略有不同,应该说,先有蜡,后有腊。战国时期以“腊”统称蜡、腊二祭。

据《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十二年(前326),初腊”。秦国也承继着中原的腊祭。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十二月,始皇为求仙术,“更名腊曰‘嘉平’”,用恢复夏代腊祭的名号,来求取长生之术。汉代仍以腊名,“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先祖也”。(《风俗通义·祀典》)周朝重视的“腊先祖五祀”的腊祭内容,在汉代礼教政治的背景下,重新受到社会上下的重视,并且将其融入逐渐形成的岁时节日体系。腊日在汉代民众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岁时伏腊”“(lǘ)腊社伏”“正腊”等说明腊日是汉代重要的民俗节日。

无论是严肃的祭祀,还是纵情狂欢,其根本的意图在于对旧岁神佑的报偿与对来年丰收的祈求。后世的腊日正传承着这新故交接的人文意义。

腊祭在汉代仍是“岁终大祭”,但其宗教性的时祭意义大为削弱,已不像上古三代那样作为朝廷大礼,它主要是被作为一个民俗节日进行祭祀庆祝。因此腊日不再是一个盛大的时间仪礼过程,它有相对固定的时间点。汉代以冬至作为确定腊日的时间基点,并根据其行运的衰日,选定冬至后的一个戌日为腊日。《魏台访议》:

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腊日祭祀介绍

祭祀

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

在西汉前期,腊日在冬至后第几个戌日,尚不确定。汉武帝《太初历》颁行之后,确定冬至后的三戌为腊日(闰岁为第四戌),所以《说文》曰:

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出土的几件汉简历谱也证明了《说文》的记载的准确。地节元年(前69)历谱记载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四个戌日,当时的冬至日在十一月九日癸酉,腊日在十二月十七日庚戌,这年是闰岁;永光五年(前39)历谱所记腊日正好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十一月辛丑朔小,十日庚戌冬至。十二月庚午朔大,十七日丙戌腊”。晋朝承魏以丑日为腊,腊节时间也以十二月二十日为腊日。可见腊日约在冬至后第三十七天,在大寒与立春两个节气之间。腊祭、腊日的原始意义在于驱除寒气,扶助生民,“大寒至,常恐阴胜,故以戌日腊。戌者温气也”。(《风俗通义》卷八)汉朝人仍然持有对腊节的原始宗教意义的理解。

汉代腊日相当于后世的大年三十,虽然它与正月元旦之间没有年三十与初一那样在时间上前后相接,但腊正之间在送旧迎新性质上紧密相连。《史记·天官书》记述了西汉时腊节的情形:

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

东汉时腊日依旧是庆祝日,“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蔡邕《独断》卷下)。人们在腊日期间休息、团聚。郑玄十二岁,随母回家,“正腊宴会,同列十数人”,场面热闹(《艺文类聚》卷五);严延年任官洛阳,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过完腊日正日,才回东海。第五伦就没有严延年那样的天伦之乐,其母因年老不能到官署,第五伦“至腊日常悲恋垂涕”。[1]

腊日是欢聚的节日,即使是囚徒也有被假释回家过节的,以显示当朝的清明与宽大。虞延任淄阳令时,“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囚各归家”(《陈留耆旧传》)。这样的做法为后世仿效,晋人王长文在做江源县令时,遇到腊节,就将狱中犯人放回家,并说:

蜡节庆祚(zuò),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还来。

腊祭依然是腊日的主要节俗。在礼教的影响下,汉朝平民的腊祭突出宗族伦理的内容,祭祀先祖,团聚宗族。《列女传》记述了一位寡母“腊日休家作”,在自家的“岁祀礼事”结束后,又赶到娘家,因为娘家人“多幼稚,岁时礼不备”,她回家的目的是要帮助家人行祭祀祖先之礼。可见腊日祭祀是当时家庭普遍必需的节俗项目。即使是穷人家,腊日亦要设法祭祀先人。东汉就发生过为腊日祭祀祖先而偷窃食品的事件:

腊日,奴窃食祭其先人。(《艺文类聚》卷五)

腊日祭品,在先秦以田猎所得禽兽充祭,秦汉祭以猪、羊。羊豕之祭在周代是士人之礼,秦汉以后为一般庶民所用。其中腊日用羊成为汉代腊祭的特色,这大概与先秦告朔用羊有关,在孔子看来,羊是告朔之礼所必需的祭品。汉代腊日用羊,则是一种习惯,源于古代社会的求吉心理。西汉民间“岁时伏腊,烹羊炰(páo)盖”。《说文》:“羊,祥也。”羊、阳音同,羊代表阴阳之阳,也是吉祥之祥。东汉建武年间(25—56),每到腊日皇帝就下诏赐羊给各位博士,有一位名为甄宇的博士为了解决分羊时大小肥瘦的矛盾,主动择取瘦羊,被称誉为“瘦羊甄博士”。

腊日除团聚庆祝外,还有一个重要节俗就是送寒逐疫。腊月处在年度周期新旧更替的时段上。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月令》)

日月星辰轮转一周,到了终点,也回到了起点,在卦历上,属于艮卦,“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于艮”(《周易·说卦第十》)。这里的星有人说是“昏参中”,也有人说是大火旦中,从古人的以大火定季节的习俗看,大火旦中说较为可信。《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注文说:“心以季夏昏中而暑退,季冬旦中[2]而寒退。”大火旦中预示寒气将退,腊日的选择大概就参考了这一星象。因腊日与大火的关系,人们对火神及火神在人间的化身灶神自然产生崇拜,因此腊日祀灶也在情理之中。季夏、季冬祀灶的习俗在中国古代有着对应的关系,这与大火的季节出现有关。先秦“灶神,常祀在夏”,随着人们阴阳观念的变化,秦汉时期作为夏季“常祀”的祀灶祭仪逐渐集中到季冬时节的腊日。“寒退”是腊日的自然气候,腊日深层的意旨就是人与天应促成寒气的及时退隐,以利阳气的上升。因此东汉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

日行北方一宿,北方大阴,恐为所抑,故命有司大傩,所以扶阳抑阴也。

自先秦以来就有的岁末驱傩仪式在东汉仍旧盛行,并产生了新的传说来佐证岁末驱傩的必要:传说帝颛顼有三子,生而亡去为鬼,一居江水,为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一居人宫室枢隅处,喜好惊吓小儿。颛顼在月令时代是主管冬季的天帝,汉时却演变为恶鬼之父,颛顼神格的变化表明了民众对天道信仰态度的变化,天如人界有善有恶,人们亦可根据自己的力量来驱除、抑制邪恶,因此“命方相氏,黄金四目,蒙以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常以岁竟十二月从百隶及童儿而时傩以索宫中,驱疫鬼也”(蔡邕《独断》卷上)。驱疫的法器有桃弧棘矢、土鼓等,“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以除疾殃”。驱傩的仪式一般在腊日前一夜举行,将房屋内的疫鬼驱除后,在门上画上神荼(shū)、郁垒(lǜ)二神像,并在门户上悬挂捉鬼的苇索,以保证家居的安全。汉朝另一则防卫巫术,是岁暮腊日在住宅四隅埋上圆石及七枚桃弧,这样“则无鬼疫”。

鼓,是腊前驱傩与腊日庆祝中的特殊法器。汉魏岁时节日中主要在社腊两日用鼓,社腊二祭是原始宗教祭祀年度周期的盛衰之祭,社鼓、腊鼓作为冬春的神鼓,在民众心目中的确有撼天动地的神威。如前所述,鼓是对雷声的模拟,“鼓以动众”,“鼓鸣则起”,是汉朝人对鼓乐音声的认识(《独断》),腊月音律上属大吕,阳在下阴在上,阳气受限,因此以鼓动之。腊鼓驱赶阴冷,召唤阳春。《周礼·春官》:

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时值冬末,阴气已成暮气,暮气不除,有害人生,因此以震天的腊鼓,感动天地,鼓舞人心。在东北的夫余,以腊月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后汉书》卷八五)腊节因鼓乐的突出,径名为“迎鼓”。三韩[3]同样重视腊日,据谢承《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三韩俗以腊日,家家祭祀,俗云:腊鼓鸣,春草生。”可见鼓在腊日逐除中除旧迎新的威力。

东汉人蔡邕说:腊,“但送不迎”,其实腊还有“接”的意义。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中记载了汉人的这一观念:

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之明日为初岁,腊是新旧时间转换的祭礼。晋人说:秦汉以来有贺,“初岁”是古之遗语。裴秀《大蜡》诗称“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在古代宗教年度周期中,腊祭的次日是新岁之始,“初岁”之说,正是古年俗的遗留。自从以夏历正旦为岁首之后,腊日就成为与夏历年首协调配合的岁末节日,因此,腊与新年之间存在着一段时间距离。这样腊明日在秦汉之时也就成为“初岁”或“小新岁”。传统的时间观中有着较强的更新意识,人们以流动的变化的观念对待时间的流转,旧的时间中蕴藏着新时间的发生,旧未去,新已到。腊日正处在新旧更替的交接点上,因此尽力地逐除,是为了新春的到来,驱疫逐邪活动的本身就是在为阳春的到来开辟道路,“岁终事毕,驱逐疫鬼,因以送陈、迎新、内(纳)吉也”(《论衡·解除》)。送旧迎新纳吉正是腊日盛大热烈庆祝活动的动力所在。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腊八节有什么习俗,腊日祭祀介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精选问答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