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惊蛰吃梨有什么说法 惊蛰吃梨的讲究

2021-03-02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关于梨的功效,想必大家了解的最多是梨清热降火、生津止渴这一效用,因此随着惊蛰时节的到来,在这乍暖还寒之际,民间也素以“惊蛰吃梨”来“清六腑之热,滋五脏之阴。”这一说法,但大家知道惊蛰吃梨有什么说法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惊蛰吃梨的讲究。

惊蛰吃梨有什么说法 惊蛰吃梨的讲究

惊蛰

  惊蛰吃梨是一种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传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吃梨寓意不忘先祖。另外,“梨”和“犁”同音,在惊蛰日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民谚里还有“惊垫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春回大地,气候干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惊蛰吃梨其他说法

  1、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3、惊蛰吃梨可能是因为“梨”和“犁”是同音的缘故。

  4、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惊蛰全家吃梨的习俗,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惊蛰吃梨的典故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吃梨有什么说法 惊蛰吃梨的讲究

惊蛰

  惊蛰吃梨的好处

  1、防感冒

  梨素有天然矿泉水的美称,多汁可口,清肺养肺,清热降火,润肺祛燥,适宜冬春交替季节,有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由于梨子营养素丰富,常吃梨还能有效预防感冒。

  2、润燥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3、养肝

  春季阳气初升,正是养肝的季节,梨子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和维生素,有一定的保肝护肝作用。

  4、补水

  春季人们出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的时候很多,梨子具有润燥消风之效,春季可以多吃梨润燥止咳,补充水分,缓解身体干燥现象。

惊蛰吃梨有什么说法 惊蛰吃梨的讲究

惊蛰

  惊蛰梨怎么吃

  1、蒸熟∶这是一种传统的食疗补品,先把梨从蒂下三分之一处切下当盖,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间果肉、并切块;再把川贝母细粉(3克左右配1个梨)及适量冰糖放入梨中,再把梨放在蒸锅里,大火蒸45分钟左右,取出后即可食用。这种吃法不仅润肺,还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周围亲朋如果有嗓子不舒服的话,尽可以放心食用。

  2、榨汁∶把生梨去皮、去核,用榨汁机榨汁后取400毫升左右,再与10克冰糖、1枚胖大海一起煮,20分钟后即可服用。常饮此汁可以润肺生津、利咽开音。

  3、煮水︰这种方法制作简便,把生梨切片,再与冰糖、银耳一起放入沸水锅中熬煮,可以起到健脾、润肺、止咳的作用。平时也可以把其当做甜点食用。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惊蛰吃梨有什么说法 惊蛰吃梨的讲究”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欲了解更多惊蛰习俗、常识、养生、食谱请点击》》》惊蛰是几月几日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转载必究!

猜你想看

惊蛰打雷预示什么 惊蛰打雷有什么说法

惊蛰下雨有什么说法 惊蛰下雨意味着什么

2021年惊蛰结婚好吗 2021年惊蜇是结婚嫁娶的好日子吗

2021年惊蛰打小人方向 2021年惊蛰如何打小人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惊蛰民俗活动

相关推荐

精选问答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