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来历与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密切相关。彝族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两岸的凉山、乌蒙山等高寒山区,所以彝族人对火的依赖远比其他民族要强。
火把节是一系列族源相同的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这些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却不太一样。其中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的火把节最为出名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的高潮,2019年春节的时间为2月5日。
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关于小年的日期,民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
小年,是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在这一天,传统人家都会在家里祭拜灶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关于小年的由来,主要与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有关。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古代每到腊八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都要做腊八粥,老百姓也会在合家团聚时喝腊八粥。
腊八节,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而腊八节的来源主要与佛祖释迦牟尼的一段传说有关。
每到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贴红春联、燃放爆竹。在除夕夜,长辈会给小辈发放一些压岁钱等。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是大年初一的前夜。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除夕主要是除掉一种叫做年的猛兽。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每到冬天,看到有的乡亲耳朵都被冻烂了,他就把羊肉和药材包成耳朵的样子给百姓吃,这样耳朵都被治好了,后来,人们把这种食物就称为饺子。
冬月,又被称为辜月、葭月,经常从一些中老年人口中说出。冬月是每年农历的十一月,寒冬腊月中的冬就是指的冬月,所以冬月也是一年最冷的三个月之一。
元旦比较普遍的就是元旦联欢会、举行集体活动等,一些民间还保留着吃饺子、放鞭炮以及吃年糕等。
“元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词语,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用了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把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元旦,指的是每年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中:“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所以元旦一词的由来,已经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
平安夜,是圣诞节的前夕。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平安夜的由来主要与耶稣有关。
平安夜青年男女会在这一条互相赠送平安果,情侣还会赠送象征着一辈子的杯子或者玫瑰花,女生可以送帽子、围巾、手套手表等。
最初的平安夜是定在每年的12月24日晚上,是报平安送祝福的日子。经过逐渐的完善与发展,平安夜不仅仅是指12月24日当晚,也可以指圣诞前夕12月24日全天。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被认为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23日之间。
冬至这一天,除了北方的饺子和南方的汤圆外,山东滕州人会喝羊肉汤,其味道鲜美,非常受人喜爱
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进入小雪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降温,很多地方开始降小雪。而在民间,小雪日还有很多民间习俗。
感恩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开端,曾经有一群英国的清教徒来到美洲又冷又饿,当地的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必需品,在1621年11月的某个星期四在教堂向上帝表达谢意由此而来。
感恩节会按照习俗到城乡市镇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照规定放假休息。全国各地的人都会回到家与家人共度节日,感恩节的正餐最主要的便是火鸡和南瓜馅饼。
2018年,美国感恩节的日期是在11月22号,加拿大感恩节是在10月8号。
当太阳运行到黄经240度时,这天用圭表测日影,影长2.74米,也就是古尺的一丈一尺八分,杆影显然长了许多。这天是公历日月22日或23日,节令交小雪。
在我国,三九天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冷时段。民间有数九的谚语说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尽杨花开。”数九其实是从冬至开始算的。
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进入该节气后,中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冬至作为“冬节”庆贺源于汉朝,在推行夏历后,冬至和新年便成了两个节日,人们在冬至这一天要吃馄饨、饺子等美食以示庆贺。
中国的鬼神文化是俗文化的根基,除了传统的四大鬼节以外,古人还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称为四离日,冬至前后的几天,天地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所以有很多的禁忌。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5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