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端午节习俗之驱邪避毒 端午五彩丝辟兵之说

2024-04-05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正如我们今天追求端午节各种味道的粽子一样,古代的端午节各有自己的追求,也有时间去安排自己的过节方式,古人安排自己在端午的时候驱邪避毒,这是怎么回事呢?端午节习俗之驱邪避毒是怎样的呢?想知道端午五彩丝辟兵之说,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节习俗之驱邪避毒 端午五彩丝辟兵之说

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之驱邪避毒

端午是火日,这一天被认为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一年阴阳转换的日子。一阴初起,如何规避,古人有一套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形成的禳辟之法。

首先,为了禳辟邪毒,古人发明了很多配饰。在中国古代节日中,端午节的配饰发展的历史最久,品类也最多。早在汉代,端午配饰已然有典籍记载。《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㮊。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通过这些记载我们知道,第一,为端午所吸收的夏至,节俗中很早就有配饰之俗。第二,早期夏至配饰使用桃木等,这和新年使用桃符相一致,是为了避鬼驱邪。第三,端午的配饰除了桃符还使用“朱索”,即红色绳线。桃木为红色,朱索亦红色,盖汉人尚赤色,且五月为火,大概这都是使用红色的缘故所在。第四,汉代端午的配饰和后来的戴于身上不同,是“施于门户”亦即挂在门上和屏障上。这种做法,在后代流传时间非常长。宋人夏竦《皇后阁十四首》云:“千门朱索迎嘉祉,九禁椒涂纳美祥。”又云:“千门袭吉萦朱索,九禁开晨辟紫闱。”这是说的宋代宫中门户悬挂朱索、彩缕的情形,可见夏至悬朱索于门户的做法,后来为端午所吸收,成为端午辟邪的做法之一。挂这些配饰的目的,是“难止恶气”,也就是禳除恶气。

东汉末年的应劭《风俗通义》关于夏至和五月五日的记载,是另一个系统的说法:“夏至五月五日,五采辟兵,题‘野鬼游光’。俗说五采以厌五兵。游光厉鬼,知其名,令人不病疫瘟。”这个名叫“游光厉鬼”的鬼很有力量,只要知道它的名字,居然就可以免得病、瘟、疫。这种传说直到六朝犹有传承,如《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口内常称游光厉鬼四字,知其名则鬼远辟。”游光厉鬼为什么这么有力量,没有典籍可以考察,不过从字面上可以做一点猜测,那就是大概游光厉鬼是鬼中很强横的一种。而在古人头脑中,五月只是一阴初起,五月的病、疫、瘟,虽然足以害人,但其恶的程度远不如游光厉鬼。东北有一句土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游光厉鬼大概就属于不要命那一伙的,所以遇到它的名字,在人的面前装横害人的病、疫、瘟也都只能躲得远远的。

端午五彩丝辟兵之说

对于五彩何以能厌百兵,这段话没有给出适当的解释。裴玄《新言》解释说:“五色缯谓之辟兵。《昭君》云:襞方以缀腹前,示养蚕之功也。又织麦莦,同日俱成,以悬门户,新收麦也。谓为辟兵,声之误。”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云:“《新言》曰:五月五日集五彩缯,谓之辟兵。不解,问之伏君。伏君曰:青赤白黑为之四面,黄居中央,名曰襞方。缀之于腹,以示妇人养蚕之工也。传声者误以为辟兵。”这种解释的合理性在于注意到了五月是古代妇女收养蚕之功的节候。

端午节习俗之驱邪避毒 端午五彩丝辟兵之说

端午节

新蚕初成,织成五色丝缕和襞方,借端午节庆祝一年蚕工之成,也是有的。欧阳修《皇后阁》云:“茧馆覆柔桑,新丝引更长。纫为五色缕,续寿献君王。”又苏轼《皇太妃阁》:“维祉恭俭德,彩缕出亲蚕。”盖后妃亲事蚕桑,有恭俭之德,故苏轼诗以颂之。但黄石先生认为这种解释不通。襞方自为襞方,而辟兵自为辟兵。按:缯,厚帛是也。蔡邕《女诫》:“缯贵厚而色尚深。”古人有以厚帛做襞方之俗,但与五色辟兵不是一回事。刘昭《续汉书》云:“桃印本汉制,以止恶气,今世端午以彩缯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屏障之间。”注云:“汉以五日用朱索络五色刚卯为门户饰,以止恶祲也。”黄石以为实际上“五指五行,也指五方五土,五月的‘兵’之数五,言五鬼行瘟于五方五土,故制为代表五方五土的五色刚卯抵御它们。黄居中央,表示中央戊己土,其他四色,亦代表四方,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故曰‘五色刚卯’,即是五色桃印符”。

《端午礼俗史》中黄石先生的这一解释,抓住了五月与五行、五色之间的联系,按照古人的思路去理解古人,符合基本的理论规则,解释得很透彻。

端午五彩丝辟兵之说在晋代又有新的发展,这就是道教灵符的出现。《抱朴子》云:“五日朱书赤灵符着心前,辟兵祛瘟,去百病。此即治百病符也。正月元日佩,即此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土并得到极大发展,这对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直接造成了强烈刺激。不仅道教神谱越来越体系化,理论上出现一系列发展,而且在宗教仪式方面有长足进展。这里出现的道教灵符,就是这类新打造出来的兵器。这种辟兵符的功用,在后代越传越神。《月令广义》有一段记载非常精彩,其云:“凡大将逐年五月五日午时,以朱砂雄黄,纸书辟兵符,向日顶礼,向天罡祖炁,勿令鸡犬妇人见之,符缝衣内,炤前后心佩带,枪箭不伤,至来年午日再换。”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功,原不是山东来京的人力车夫们的首创,那原始的思路早在这个年代已经肇源了。

端午配饰之中,五色丝索是“五彩辟兵”的代表,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避兵缯,后代端午佩红习俗,都属于这一类。它来历非常古老,最初为避鬼兵瘟病,后代则增以延命、延寿之意。用法则有系臂和挂于门户等。唐人已经以端午百索为长命索。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一诗中曾经写道:“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长丝续命人”说的就是以五彩丝系臂求长命的习俗。唐朝皇帝还根据这个习俗在端午日由君王赐长命索给臣下。端午从皇帝那里得到赏赐的长命索后写的谢恩诗,有窦叔向的《端午日恩赐百索》:“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余生尚可续,终冀答明时。”小小的五彩丝线,所值有限,但借助节俗文化特殊的时与地来沟通君臣关系,足以唤起臣下无限感恩之心,起到的效果不小。当然,不同的人过端午节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赏赐礼物可能还有更多。李商隐《为荥阳公端午赐物状》云:“右中使某至,奉宣恩旨,赐臣端午紫衣一副,百索一轴,银器二事,大将衣二副。”这位荥阳公除了长命索,还得到了紫衣、银器、大将衣。君赐臣长命索,臣也向君献长命索祝寿。宋人夏竦诗中就写到向太后献长命索的故事:“命缕开辰分五色,长丝献寿祝千年。”晏殊《御阁》:“轻丝五彩缠金缕,共祝尧年寿万春。”说到长命索,这里最后说一说清人董元恺的《清平乐》:

谁能续命,五色交相映。浪说辟兵还压胜,茧绾朱囊堪赠。

不须绕户高悬,料应妆臂同缠。愿取一丝一岁,与郎情绪绵绵。

把长命索的习俗和爱情联到一起,可谓别具一番风韵。

居家住室,也自有禳辟之法。

前引《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人夏至以桃印施于门户、悬朱索五色印以为门户装饰,为的就是“以难止恶气”。刘昭《续汉书》亦云:“今世端午以彩缯篆符以相问遗,亦以置屏障之间。”朱索即彩缯,五色印实即篆符,可知汉代人端午使用朱索五色印为门户装饰。明代宫中室内端午亦特有布置。吕毖《明宫史》记宫中端午习俗云:“门两傍安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降五毒”故事,如年节之门神焉。”清代宫中的做法之一,是挂五毒屏风。事见《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则例》载“端午五毒挂屏豫期修造”,又有“五毒挂屏于四月三十日委官安挂,六月初二日彻出贮库”,可知五毒屏风前后要挂一月左右。

五月室内悬挂特别的画,这习俗在民间也存在。明文震亨《长物志》有一段《悬画月令》,列出了一年中每个月份应当悬挂的画。其中端午所宜挂的画是“真人、玉符及宋元名笔端阳景、龙舟、艾虎、五毒之类”。《清俗纪闻》卷一《年中行事》的端午条记载清代民间习俗云:“是日,悬钟馗、关帝画像于堂上,像前供瓶内插菖蒲艾叶,门户左右亦插放根部包有红纸之菖蒲艾叶。”此外,另用红纸书写下述词句张贴于门外,均系去除邪气之意。这些词句诸如“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菖蒲如剑斩八节妖邪,艾叶如旗招四时吉庆”,等等,所取的都是驱邪招福之意。说来“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火”这句话,早就是端午禳辟的经典句子。《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即保留有“五月五日天中节,一切恶事尽消灭。急急如律令”的残卷。一句口号前后千年一直流传,足见节日习俗生命力是怎样之持久。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习俗之驱邪避毒,端午五彩丝辟兵之说”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