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重阳节的起因 重阳节因何而产生

2024-04-10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重阳节的起因是什么?重阳节因何而产生呢?这个节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在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皇帝还曾规定,民间在重阳节要登高饮酒。接下来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看看重阳节由来的四种说法吧。

重阳节的起因 重阳节因何而产生

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因

重阳节的起源地虽然无可考索,但它的起因还是有迹可循的。自古以来主要有四种解释,即求寿说、尝新说、避邪说、大火星祭仪说,下面来看看各说的具体论述。

求寿说

曹丕在《与钟繇书》中说:“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又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隋代杜公瞻注:“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设宴于台榭。”这都是说过重阳节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长寿。

尝新说

《玉烛宝典》中记载:“九日食蓬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这是说九月初庄稼成熟,人们选择九日这一天举行尝新活动,渐成习俗,成了节日。与此相近的是“庆丰收说”。范玉梅《中国的民间节日》中说:“重阳节,实际上是我国农民喜庆丰收的一个节日。农历九月,正是金色的秋收季节,加之‘九’与‘久’谐音,‘久久’又有‘宜于长久’‘年年丰收’的意思,故于重九日有庆祝风俗。”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三册:“九月秋季,中国南北方的农作物收获期大体结束,频繁的报赛活动也在九月告一段落,这时便有了重阳节。江西《上高县志》载:‘九十月间收获已毕,农家设办祭品以祀神,名曰秋社,一以报土谷,一以庆祝丰年。’云南在九月朔日至九日礼北斗祈年。浙江宁波则在九月由各坊巷组织社火以庆丰收。在这里,重阳节就是尝新粮的丰收节。”

重阳节的起因 重阳节因何而产生

丰收

避邪说

上引《风土记》中说过重阳节是为了“祓除不祥”“辟除恶气”,但没说重阳节会有什么不祥。避邪说中影响最大的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讲的费长房让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其中讲了重阳节可能发生的灾难是人及牲畜的死亡,所以要设法消除。虽然将重阳节的起因归结于费长房的几句谶语是站不住的,但这个故事在重阳节的发展史上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由此还产生了重阳之日牲畜散放田野的习俗。

大火星祭仪说

大火星是一颗亮度很高的恒星,为二十八宿中的心宿,西方天文学中叫天蝎座α星。中国古代曾根据大火星的运动规律来安排生产,指导人们的生活。相传颛顼统治天下的时代设有“火正”之职,其官员的职责就是观察大火星的出没和方位,以此为据编制历法,这种历法叫“火历”。春秋时期,在中原地区夏历六月的黄昏时分,大火星出现在正南天空,七月以后逐渐向西移动,标志着暑热将退,天气转凉。《诗经·豳风·七月》中所说的“七月流火”就是指大火星的西移现象,“流”是向下移动的意思,“火”指大火星。到了九月,黄昏时就看不到大火星了,称为“火伏”。直到来年三月,大火星才在黄昏时分出现在东方天空,称为“火出”。有人认为大火星的消失使古人失去了时间坐标,从而产生莫名的恐惧,所以他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祈求‘大火’再生,让人们重新获得‘天时’”,重阳节就是源于这种祭祀大火星隐退的仪式。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起因,重阳节因何而产生”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