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雅俗共饮的茶 饮茶习俗的形成

2024-10-31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可知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知道用茶来解毒了。那么,雅俗共饮的茶是什么?饮茶习俗的形成去哪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雅俗共饮的茶 饮茶习俗的形成

饮茶习俗的形成

古代的茶有苦荼、横、设、葬、茗等多种名称。《尔雅·释木》:“横,苦荼。”东晋郭璞注曰:“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葬,蜀人名之苦荼。”清郝懿行疏曰:“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陆羽《茶经·一之源》称:“其名,一曰茶,二曰横,三曰葭,四曰茗,五曰葬。”

魏晋以前,人们只是利用茶的药用价值,还没作为日常饮料。《周礼·天官·浆人》载:“浆人掌共(供)王之六饮,水、浆、醴、凉、醫、融。”六饮中没有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讲,“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之风起于战国。也有人根据西汉王褒《僮约》中的“武都买荼”,认为始于西汉。由于茶叶作为药料和饮料是并存的,而作为单一的饮料应开始于魏晋时的吴人,或者说始于六朝。

《三国志·韦曜传》载,吴国韦曜酒量不过二升,吴主孙皓常“密赐茶葬以当酒”。这是史书中作为饮料饮茶的最早纪录。明人吴树声《茶寮记》讲:“茗,古不闻食,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曰茗粥。”即使在六朝前期,饮茶也只是少数人的嗜好,尚未形成普遍的饮食习惯。东晋司徒长史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士大夫们把饮茶看成是灾难,可见大部分人还没有饮茶的习惯。

陆羽的《茶经》讲:“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上述韦曜、王蒙均为南人,东晋桓温亦嗜茶果,可知饮茶之风起于南方。北方大族刘琨嗜茶,写信给弟弟刘群说:“吾体中愤闷,常仰具茶,汝可信致之。”刘琨饮茶是用来清火解疾,仍然是当做药物。南北朝时,南方普遍饮茶,北方不仅极少饮茶者,还以此贬低南朝人。当时,北方食羊肉,饮酪浆,南方多食鱼羹,饮茶。南方大族王肃投靠北魏,在宴会上吃羊肉酪粥,魏孝文帝问:“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汁?”王肃贬低南朝,讨好孝文帝说:“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优劣。羊比齐鲁之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

雅俗共饮的茶 饮茶习俗的形成

三国华佗讲:“苦荼久食益意思。”西晋张华也讲:“饮真茶令少睡眠。”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僧人打坐诵经,很容易困乏,能提神醒脑的茶叶成为僧人理想的饮料。寺院多座落在山中,适合茶树生长,种茶、饮茶遂在寺院中广为传播。

到了唐代,饮茶成为南北方普遍流行的饮食习俗,其表现如下:

其一,茶叶不仅普及到北方,而且传到边疆回纥、吐蕃等多食腥膻的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他们消食解腻的必需品,出现了少数民族以马匹换取内地茶叶的“茶马互市”。

其二,茶叶生产遍及各地,产量猛增。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篇》讲,茶叶“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唐德宗开始以十比一的比例征收茶税,后来又出现国家专卖的“榷茶”,到北宋竟爆发了王小波领导的茶农起义。

其三,唐代陆羽(字鸿渐,号竟陵子)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尊为“茶师”、“茶圣”。

因此,自唐代开始,茶叶成为雅俗共用的饮料,上可奉天子王侯,下可供平民百姓。与市民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茶坊、茶馆也逐步兴起,成为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商贩、车夫、游客等品茗消闲、高谈阔论、歇脚止渴的文化场所。“坐客下饮”,敬茶成为主人待客的普遍礼仪。中国百姓“粗茶淡饭”的俭朴追求,明确地摆出了它在饮食中的地位和价值。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雅俗共饮的茶,饮茶习俗的形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