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七夕节曝衣晒书 曝衣晒书之俗起源是什么

2024-11-06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七夕节是古代的妇女节,就跟今天的三八节一样,所以它叫女儿节或少女节。因为古代的女人都会女红,在七月七日这一天会穿针引线,所以七夕节也叫穿针节。七夕节除了有关于女子的活动,还与七夕节曝衣晒书之俗,那么曝衣晒书之俗起源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七夕节曝衣晒书 曝衣晒书之俗起源是什么

晒衣

七夕节曝衣晒书

夏历七月已进入秋季,经过雨季的潮湿,气温渐趋干燥,正是需要曝晒衣物的季节。曝衣晒书的风俗,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的。

曝衣晒书之俗起于汉代。宋卜子《杨园苑疏》载,西汉建章宫北有太液池,池西有曝衣阁,“常至七月七日,宫女登楼曝衣”。东汉崔是《四民月令》载:“七月七日作曲合蓝丸及蜀漆丸,暴经书及衣裳,不蠹。”以发酵的曲合蓝丸、蜀漆丸来防止经书、衣裳不被虫蠹,这是中国最早的有关卫生球的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曝衣晒书的风俗广泛流行,甚至形成以此夸富斗奢,炫耀知识渊博的陋习。

据王隐《晋书》记载,司马懿不愿做曹操的官,推托有风病。曹操派人查看,正巧碰见司马懿七月七日曝书。曹操大怒,司马懿不得已而应命。

《晋书·阮咸传》载,西晋阮咸蔑视礼法,放荡不羁。道北诸阮七月七日盛晒衣服,皆锦绮,光彩夺目。阮咸家贫,住在道南,以竹竿挑大布犊鼻(短裤头)晾晒,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世说新语·排调》载:“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由于七月七日人家皆晒书,郝隆无书可晒,故到日下晒肚皮,以表示在晒腹中书。

七夕节曝衣晒书 曝衣晒书之俗起源是什么

晒书

唐代亦流行曝衣之俗。唐诗人沈住期《七夕曝衣篇》,借曝衣揭露了唐宫的奢侈: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嫦娥红粉席。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唐朝以后,七夕曝衣晒书之俗仍在某些地方流行。河北内丘县七夕“暴衣书不知乞巧”,江苏建平一带“七夕日中曝书辟蠹”,广东高明县(在今高鹤县)“取海水浸物不坏”,河北河间一带“七夕乞巧浣衣”。许多地区都流传“七月七,晒棉衣”的谚语。

七夕节晒书晒衣服有什么用

七夕节晒书、晒衣,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这一天晒书,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汉代的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七夕节日风俗有哪些

1、染指甲

染指甲是一种流传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七夕习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2、兰夜斗巧

兰夜斗巧是一种游戏。七月旧时称为兰月,而七月初七即七夕这天晚上又叫作兰夜。将五彩线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女性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3、听悄悄话

在浙江绍兴地区,七夕夜会这天晚上会有许多靓女,偷偷躲在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七夕节曝衣晒书,曝衣晒书之俗起源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精选问答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