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乞巧与看牛女相会 不同朝代的乞巧活动

2024-11-06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因为节日当中有两个七,所以也叫双七节、重七节。七夕乞巧的习俗是古代最重要的,那么乞巧与看牛女相会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万年历小编对不同朝代的乞巧活动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乞巧与看牛女相会 不同朝代的乞巧活动

七夕

乞巧与看牛女相会

据《物原》记载,战国“楚怀王初置七夕”。从牵牛、织女故事的演变来看,七夕节正式形成于汉代。七夕节的主要风俗活动是乞巧和看牛郎织女相会,汉代都已产生了。

乞巧,即乞求做针线纺织的技巧。《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汉高祖刘邦戚夫人的侍儿贾佩兰,出宫后嫁扶风段儒为妻,说在,“宫内时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后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初学记》载,汉文帝窦后少时秃顶,七月七日家人都去看织女,独不准她去。这些已是七夕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的萌芽。

牛郎织女的婚姻悲剧发生后,把织女说成一个贪恋情爱的懒女人,不符合劳动人民的意愿。于是,民间又把乞巧和织女附会在一起,把她塑造成一个心灵手巧的勤劳妇女的形象。《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输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由于乞巧与中国男耕女织的农业自然经济联系得特别密切,因而特别受到重视。南朝齐武帝为供宫女乞巧,专门修了一座穿针楼。唐朝织染署将七月七日定为祭杼日,唐玄宗也修了一座乞巧楼。民间妇女更需向织女乞巧。唐人崔颢《七夕》诗载:“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唐代神童林杰六岁时即赋乞巧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百条。

乞巧与看牛女相会 不同朝代的乞巧活动

七夕

从唐朝到明清,农家妇女都进行不同形式的乞巧活动。河北遵化一带的妇女,削瓜芽如花瓣,放上针,置盘中乞巧。山西临晋一带妇女,七夕生麦豆芽,称作“巧芽”,以麦豆芽尖“漂针试巧”。江苏武进一带,以凤仙花染指甲乞巧。也有的向织女乞丰收,乞米价,乞美容等。有的人十分体谅此刻织女的心情,主张不要去打扰她。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在《七夕》诗中写道:

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思送巧来。

牵牛、织女一年只能在七夕相会一次,还要由喜鹊搭桥。古人对此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遗憾。千百年来,尽管从未看到牵牛星和织女星在银河上相会,还是以极大的耐心和企盼,每逢七夕观看不辍。

宋代词人秦观七夕观看牛女相会时,写下了《鹊桥仙》,抒发了二人不能相会的感慨: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人陈三聘观看牛女相会,在《南歌子》中对牛女相思寄

予了极大的同情:

旧怨垂千古,新欢只片时。

一年屈指数佳期到了佳期,别了又相思。

牛郎织女和中国老百姓的情感更为亲近。每逢七夕,家家陈瓜果酒肴,一边眺望清澈的银河,一边谈论牛郎织女的传说。据《山东志书》载,山东一带传说,七夕前后下雨是织女泪。七月七日,人间无喜鹊,喜鹊都到天上为织女架桥去了。七月八日,喜鹊回来,但鹊尾皆秃。山东禹城一带的牧童,还在七月七日采野花插在牛角上,谓之“贺牛生日”。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乞巧与看牛女相会,不同朝代的乞巧活动”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精选问答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