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两汉之后的七夕节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七夕节

2024-11-01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两汉后,七夕节经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七夕节俗与牛郎织女传说的融合,唐宋时期的盛行发展一直到元明清的成熟的过程,终于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丰富多彩。那么,两汉之后的七夕节发展去哪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七夕节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两汉之后的七夕节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七夕节

七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七夕节与牛郎织女传说逐渐交汇

汉代是七夕节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进一步完善,并与七夕节俗相互融合,七夕节成为普遍的节日,其活动也日益丰富,它所附着的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得到广泛传播。

七夕原有的禁忌意义在此时已完全消失,七月初七成为了欣赏天庭欢聚、乞求人间幸福的吉日。《玉烛宝典·七月孟秋》原注:“七月俗重是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荧重为稻,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这则记载明确表明了牛郎织女于七夕相会,这样就将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联系,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深入人心的爱情故事。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的时期,百姓长期处于战乱之中,追求幸福而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于是便向传说中的人物去乞求。因此在这一时期,七夕节不仅继承发展了已有的“乞巧”习俗,还添加了乞求富贵、乞求长寿、乞求生子的习俗。同时,由于人们对牛郎织女之间坚贞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七夕节成为人们的情感依托。

两汉之后的七夕节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七夕节

七夕

在此时有大量关于七夕节俗的记载,宋孝武帝的《七夕》诗,梁简文帝《七夕穿针》诗等都有这方面的记载。而汉代的登楼晒衣习俗到魏晋时演变成为晒书习俗。《世说》曰:“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晒衣服,隆乃仰,出腹卧,云:‘晒书。’”另有阮咸先生看见邻里在七夕曝衣,而他家徒四壁却也翻出自己的粗布破裤晾出来。这显示出七夕习俗在民间的影响极大。

七夕食俗也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相关最早的记载是晋周处《风土记》:七月七日是个好日子,这天的饮食也不同于以往,北人会吃汤饼。汤饼又称“不托”,是一种经水煮过后的面块等简单的食物。唐宋时期,七夕食饼又出现了变化,《唐六典》记载:“七月七日加斫饼,并于常食之。”南宋时期,人们在这天主要吃精细的千层饼和油酥饼等。人们在七夕节吃饼有其文化内涵:其一,饼是圆状,其二,圆还暗示在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有团圆之意。古人把七夕饼叫做“巧饼”。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两汉之后的七夕节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七夕节”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精选问答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