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糕点起源于什么时候 北京的糕点有哪些

2024-10-23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糕点起源于什么时候?北京饮食文化繁荣发展。秦汉以降,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北京作为都城,吸引了四方来客,带来了各地的美食佳肴。那么,北京的糕点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糕点起源于什么时候 北京的糕点有哪些

糕点

糕点

大年前后,糕点是销量很大的一宗商品。除了祭祀,上供,还应用于访亲探友的馈送。而最初的糕点则是源于古代岁令和相关礼仪的需要应定产生的供品、食品。北京人把糕点叫做“饽饽”了。最初我以为“饽饽”一词是满洲语,后来看了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才知道“饽饽”并非满语。姚元之在书中说;“饽,蒲没切,面饽。为波波,南人讹为磨磨。”可见“饽饽”一词,是古已有之的了。

饽饽虽非满语,但北京确实是从满族入关以来,饽饽一词才盛行开的,满族人不但把糕点叫做饽饽,就连水饺,都叫做“煮饽饽”。老北京人为什么称糕点为饽饽,而不叫点心?笔者过去曾特地向老舍夫人胡絜青老人请教过。原来,清代对于那些判重刑的犯人,要施以千刀万剐的,犯人死前痛苦之极。有些犯人的家属怕自家亲人受不了这种,就用重金贿赂刽子手,让他们在对犯人行刑时,先一刀结果犯人的性命,使其免受一刀一刀被割之苦,而人的致命处莫过于心脏了,于是,刽子手就年的“北京总商会会长”。他除开设“正明斋饽饽铺”外,还开设“正阳楼饭庄”、“西升平浴池”等。他经营“正明斋”时,“正明斋”连同分号在内,共有七家之多,有“晋记正明斋”、“文记正明斋”、“正明斋东栈”、“正名斋西栈”把这扎向犯人心脏的第一刀,叫做“点心”。所以,那时候人们对于“点心”二字很是忌讳。据胡絜青老人说,那时候到糕点铺买糕点的人都说是买饽饽,没有人说买“点心”的,就是在满街的糕点铺中人们也见不到有“点心”二字的招牌。

由于那时候北京人对糕点的需求量很大,所以糕点店也就相应地多了起来。糕点店都叫饽饽铺,饽饽铺都叫某某斋。饽饽铺门面当中悬挂着某某斋的匾额,两旁横匾写着“满汉饽饽”、“龙凤喜饼”等字样,矗立的冲天招牌上也写着“满汉饽饽”等字样。最大的饽饽铺要属前门大街的“正明斋”了。“正明斋”开设于清同治年间,以孙学仕经营为最盛。孙学仕,字晋卿,山东人,他是民国初等。

糕点起源于什么时候 北京的糕点有哪些

糕点

正明斋继承了满汉糕点的传统风味,而成为京式糕点的代表。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了四大套糕点,即大八件、中八件、小八件和细八件,总称“京八件”。“八件”是指馅和形状而言。馅有白糖、椒盐、豆沙、豌豆、山楂、玫瑰、青梅、葡萄干共八种。形状有福、寿、禄、桃、梅花、枣花、五瓣、荷叶也是八种。“大八件”和“中八件”每斤十六个;“小八件”每斤三十二个;“细八件”更为精致,图案益加讲究。这四大套共有一百多个品种。此外,正明斋的应时糕点也是远近闻名的。从它的应时糕点中,可以看到北京的一幅民俗画。早年,每到春节,正明斋大量生产应节糕点蜜供,有方块的、六角的、菱形的。一层层码在桌子上,最高达一米左右,望去若精美的金字塔,象征着吉祥如意。春节过后,阴历二月初一,太阳糕就上市了。除“正明斋”外,同时比较有名的饽饽铺,还有西单的“毓美斋”、西四的“兰英斋”、“兰华斋”,东四的“桂芳斋”、“芙蓉斋”,地安门的“桂英斋”。清真饽饽铺,则以前门大街的“祥聚公”和通县的“大顺斋”为最有名,“大顺斋”清朝就有,它的“糖火烧”今已远销国外。“芙蓉斋”制作的黄白蜂糕,在北京享有盛名。“桂英斋”的糕点经常供应宫廷和王府。传说慈禧太后都吃过“桂英斋”的糕点。

每年腊月初一,各饽饽铺便把蜜供的样品摆出来,让顾客看样订货。腊月二十,蜜供便大批上柜。蜜供无论汉民糕点铺,一律用香油炸,因为都是上供用,必须是素的。

糕点铺为了拉主顾,还与京城内的大小寺院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当腊月二十八九,糕点铺便派人往诸如三圣庵、长椿寺、水仙庵、天宁寺、法源寺、白云观、崇效寺等地方送蜜供,以备他们春节设供。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糕点起源于什么时候,北京的糕点有哪些”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精选问答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