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走过充满诗意的秋季,迎来了寒冷的冬季。在北半球,11月、12月、1月为冬季,在气候学上,以平均气温连续5天抵于10℃算做冬季。立冬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所以立冬时节寒冬始,那么立冬各地气候特征是怎样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立冬
立冬时节寒冬始
古时候,人们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立冬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的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与“立秋”一样,古人会在“立冬”节气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人们也非常重视这一节气,皇帝会在立冬时节亲率文武百官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羽毛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各地气候特征
按气象学四季划分标准,平均气温下降到10℃以下为冬季。我国幅员辽阔,“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也只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早在9月上旬就已进入冬季;在华北,如北京也于10月下旬呈现冬天的景象;在长江流域地区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开始;而在海南岛、南海以及西沙群岛等地区甚至都没有冬季。那么,立冬前后我国各地气候有哪些特征呢?
(一)热带气旋,势力大减
据统计资料显示,到11月份立冬时节,平均每年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加强为台风。11月份出现的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主要登陆在台湾、广东和海南等地。如果这一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相反,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即冷空气势力强,则热带气旋弱,也不容易形成台风。
(二)入冬伊始,霜雾亮相
正常年份,11月份,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较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完全处于冷高压的控制之下,气温会有所回升,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尤其是在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容易出现烟雾或浓雾天气,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立冬
(三)寒冷北风吹,冬季正来临
冷空气不断加强,最先影响的就是北方地区。此时,北方地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不过,人们对降温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北方地区每家每户都有暖气供应,在室内人们都感觉不到寒冷的冬天。而对于此时
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同样,在冷气团的完全控制下,阳光明媚,气温逐渐回升。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宜人的深秋天气即将结束,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若冷空气得势,速度快且力量强,北风就会长驱直下,使北方山口地区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风力加大,就连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也免不了受到影响。北部、东部海域的海上作业,都会因海上的大风受到严重损失。
(四)华北雷花飘洒,各地降水多样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一般都会出现初雪。总而言之,各地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的华西地区连绵阴雨天气结束,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这时候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雨量还会较大。
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比江南地区的雨日要少,且雨量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五)南北温差大,景色各不同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加之东西走向山脉的阻挡及暖湿气流的影响,南北温差十分明显,而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地的温差可达30~50℃。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温暖宜人。因此,立冬时节在多种地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得南北温差明显,景色各异。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立冬时节寒冬始,立冬各地气候特征”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