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中秋节的历史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历史文化

2020-07-13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读:每个月都有月圆的时候,但是一年之中八月十五的月圆更让人期待,因为这一天是传统佳节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这个节日的习俗。那么,中秋节的历史你知道吗?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历史文化是什么呢?接下来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中秋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的历史演变

  中秋节俗在秦汉以前已具雏形,其时在立秋日。魏晋时期有了中秋赏月的活动,但主要以贵族和文人为主体。

中秋历史

  唐代:

  中秋赏月风俗盛行

  唐代的中秋赏月带着浓厚的思乡、盼望团圆的感情。赏月一般是亲友聚集在一起,一边宴饮,一边赏月聊天,文人则对月赋诗。也有人独自赏月,独赏明月留下的记载多为思乡、思友之作。一般是个人离开亲人,出差在外,面对圆月,想到家中亲人也在欣赏明月,为月圆人不圆而伤感,并将这种遗憾写在诗歌中。

  可以说,唐朝的中秋节习俗就是亲友团聚在一起赏月,其中心内容是赏月,团圆是因赏月而起的,是依附在赏月活动上的。如果不是因为赏月活动,就不会凭空生出中秋团圆的习俗。这为后世中秋节转为团圆节打下了基础。

  宋代:

  中秋节成为隆重节日

  宋代中秋节成为隆重节日,跟唐代中秋节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唐代主要是中秋当夜宴饮赏月,宋代则是全天都过节,甚至之前几天就用心准备;二是唐代中秋节活动的主角是文人、中上层家庭,唐朝中后期一般百姓开始参与,到了宋代就更加踊跃、热烈。

  这说明宋代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节日了。朝廷也重视此节,给公职人员一天的假期。

中秋节

  明代:

  团圆成为中秋的主题

  到了明朝,中秋节继续发展演变,习俗也有了很大变化。中秋节不再以赏月活动为中心。

  明清时期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并且此时有了“团圆节”之名。 《帝京景物略》中说:“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意思是,中秋节前回娘家的已婚妇女,中秋节这天必须返回公婆家,因为这是团圆节。同时,重视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亲友之间要互送月饼、瓜果等过节的东西。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历史,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历史文化”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欲了解更多中秋节资讯查询请点击》》》中秋节的来历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转载必究。

相关推荐

中秋节几月几号 中秋节是农历初几

中秋节的来源 中秋节最简短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最简短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节日起源简介

中国的中秋节由来 中秋节的三大传说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5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