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2018寒食节是农历哪一天 寒食节起源和故事

2018-03-30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语:今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个我们不是很熟悉的悠久的传统的节日,他的名字就叫做寒食节。注意哦,是寒食节,不是寒衣节,寒衣节是另外一个节日了。为什么说这个寒食节大家不熟悉但是历史很悠久呢,因为在长达2640多年的发展中寒食节已经和清明节合并了,所以很多人都不清楚2018寒食节是农历哪一天了?下面小编就从寒食节起源和故事开始说起吧!

2018寒食节是农历哪一天 寒食节起源和故事

2018寒食节是农历哪一天 寒食节起源和故事

2018年寒食节的农历时间是二月十九,公历时间是4月4号,星期二。

寒食节起源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将绵山改为,介山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寒食节的传说故事

寒食节的传说故事

公元前655年,晋国发生内乱,长公子申被晋献公宠妃骊姬陷害而死,二公子重耳被迫逃亡。一路上重耳历经磨难,随行着屡有背弃而逃,更有甚者席卷重耳财物 而逃,致使重耳被蔡国拒绝接纳后,在荒郊野外因饥饿昏到路上,在随行者都束手无策之际,身为大夫的介之推却手捧一碗肉汤献至重耳嘴边,因而救活了后来“春 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重耳苏醒后,发现喝下的肉汤,居然是介之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肉所熬成的,因而异常感激地问:“如有返国称王的一天,您 要什么封赏?”介之推说:“我不要任何封赏,只求您能做一位清明国君。”重耳大为感慨。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称王。在黄河边上,从臣狐偃、赵衰因重耳要将旧物遗弃,而担心回国之后,不能得到重用,而以“引咎归隐”的名 义迫使重耳许诺归国之后必当重用二人,介之推对此深以为恶。重耳归国即位后,大赏群臣,所有人都跑来向重耳邀功请赏,就连曾经在逃亡时候背弃他的人也获得 了赏赐。正在这个时候,周天子遇难逃亡朝外,向晋国求救,于是晋文公停止封赏。介之推见朝中大臣献媚邀功,不愿与他们为伍,便偕母隐居当时的定阳绵上山。 临行前介子就朝中大臣献媚邀功的恶行对母亲说:“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嗣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 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误乎?窃人之财,尤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于处矣!”

介之推归隐后,晋文公忽然想起满朝大臣封赏,唯独没有见介之推来请赏,这才发现介之推早已离去。派人打探知道在绵山归隐,亲临绵山求访,介之推母子不出。 晋文公便三面放火烧山,希望逼迫介之推出来,却有奸人暗地里四面放火,致使介之推母子葬身火海。为此晋文公懊悔不已,于是封绵山为“介山”、封定阳为“介 休”、封当日为“寒食节”,并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次年,晋文公上绵山为介之推祭扫,发现介之推墓旁被烧死的柳树居然复活,非常高兴,便折下几枝盘戴在头上,又想起介之推曾经希望他称王之后能做一位清明国君的希望,遂将柳树赐名“清明柳”、当日赐名“清明节”。

因此,寒食节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仅有的两个纪念性节日之一(另外一个是端午节)。寒食节又称禁火节、冷节,原发地是介休绵山,距今已有 2640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寒食节是为纪念介之推忠君爱国、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和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而设的节日。晋文公求贤烧山, 设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的史实,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来《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 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大量古代文献对此也都有记载,楚辞、唐诗、 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作品对此也有记述。

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的习俗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寒食节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我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结语:寒食节在今年农历的二月十九日,也是在冬至之后的第105天,欲了解更多节日时间查询请点击》》》寒食节是哪一天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

网友还看

相关推荐

生活常识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