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万年历 > 资讯 > 正文

芒种的手抄报内容 2018芒种节气手抄报大全

2018-05-15  来源:天气万年历  【字体:  

导语:北方,有芒的农作物如小麦、大麦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谷粒归仓是人们辛苦劳作最大的愿望。而在南方的水田里,水稻正式插秧的时候,在绵绵如丝的梅雨中,这是一年忙碌的开始。这样的一个节气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也许只有在2018芒种节气手抄报大全中我们才能看到芒种节气的影子,芒种的手抄报内容带你走进芒种节气。

芒种的手抄报内容 2018芒种节气手抄报大全

芒种的手抄报内容 2018芒种节气手抄报大全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芒种物候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物候

芒种谚语

芒种是一年中农事最忙的节气。我们从一些农谚可以看出,虽然在地域上种什么作物有一定差别,但是都突出了一个“忙”字!到芒种前后,农忙忙到了高潮!

陕西,甘肃、宁夏: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广东: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

江西: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

贵州: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福建: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

江苏: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

山西: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芒种,忙收忙种。”芒种时节,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春种作物要管理。收、种、管连着来,是一年中最忙之时。芒种忙,麦上场,开镰收获的时节来到了。在布谷鸟儿一声声“布谷,布谷”或者“割谷割谷,割谷割谷”动情的呼唤中,天还没有亮,人们便早早起床将镰刀打磨得光亮,赤脚走入金浪翻滚的麦田去收割麦子。地里劳作的人们连回家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坐在田埂上,将就吃着孩子送来的饭菜。农谚说,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为了不使庄稼毁于一旦,农人从麦子的收割、抢运、抢晒直到进仓,哪一个环节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这样才能做到颗粒归仓,收获丰收。

在乡间流传着许多与芒种有关的谚语,如:“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五月栽红薯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这些谚语充分彰显了农作物种植“春争日,夏争时”的繁忙和紧迫感。

芒种养生

芒种养生

【养生】

芒种时节空气潮湿,天气湿热,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湿热之下,人难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这时要注意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在日常生活中,教你几招健身防病的方法。

1、坚持午休

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午休。中医表示,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炎热的气候逐渐开始了。但是也要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可是千万要注意,一定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2、清补不宜咸、甜

芒种节气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掌握好低盐、多饮、清热、淡软的原则。多食用养阴生津食物,如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另外,我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咸、过甜。

结语:芒种节气的手抄报内容,只要是你有兴趣的,只要是关于芒种节气的内容都可以写进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芒种内容吗?不妨点击》》》芒种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

网友还看

相关推荐

生活常识
更多 >>
友情链接
合作邮箱: kf@tianqi.com

天气网万年历,方便查询节假日、黄道吉日、宜忌,准确推算日期,帮您出行,结婚安排时间!

Copyright © 2009-2024 wannianli.tianqi.com 万年历.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8012671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220180 联系我们